执行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对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的管辖权提出异议的制度。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应当在收到执行通知书之日起十日内提出该异议。
执行管辖权异议的提出主体是当事人。而提出执行管辖权异议的时间应当在收到执行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
法院应当对当事人提出的执行管辖权异议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异议可能成立或不成立。
1. 异议成立的情况:
A. 应当撤销执行案件;
B. 并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执行。
2. 异议不成立的情况:裁定驳回。
当事人对裁定不服时,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管辖权异议审查和复议期间,执行不会停止。
滥用管辖权异议制度会导致诉讼延迟,与及时解决民事纠纷的宗旨相违背。同时,在法院处理管辖权异议期间,异议申请人可能会转移财产等行为,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此外,滥用管辖权异议还会浪费司法资源。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滥用行为。
以下是一些相关措施:
1. 严格审查立案条件,减少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发生。
2. 对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申请要件和理由作出排除性规定。
3. 加强法律释明工作,引导当事人诚信诉讼。
4. 统一执法尺度,减轻当事人对审判结果的疑虑。
5. 加大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成本。
6. 对管辖权异议审查期限进行限制。
如何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提交方式以及防范措施。建议在提交管辖权异议书时,采取一式两份提交、邮寄方式提交或要求法院书面确认等措施,以避免出现举证期到期后法院否认收到异议书的情况。同时,介绍了国家的基本权利如管辖权、独立权、平等权和自卫权等相关法律知识
执行异议的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异议是指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行为。人民法院应按规定时间对执行异议进行审查,异议人可提出复议或对裁定不服提起诉讼。提出执行异议需符合一定条件,如主体必须是案外人,主张自己的权利,且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前提出
执行管辖异议的提出及其相关问题。当事人在收到执行通知书后十日内可以提出执行管辖权异议。法院将审查该异议,根据情况作出撤销执行案件或驳回的裁定。当事人在异议审查期间对裁定不服,可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此外,为防止滥用管辖权异议,文章也提出了一些规制措施
指定法院管辖的情况,包括特殊原因造成无管辖权法院时的指定管辖,以及管辖权发生争议时的处理。同时,讨论了起诉人申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的必要性,以保护起诉人的实体权益和起诉权。此外,还指出必须经过听证程序审查管辖权异议的案件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