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异议之诉是指当事人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实体权利存有争议,请求执行法院解决争议而引起的诉讼。执行异议之诉是执行救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异议之诉的主体分为案外人和当事人。当事人可以分为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然而,根据《民诉法解释》第309条的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因此,民诉法中规定的当事人实际上仅指申请执行人。因此,执行异议之诉的主体可以具体分为案外人和申请执行人。
根据《民诉法解释》第三百零五条的规定,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根据《民诉法解释》第三百零六条的规定,申请执行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通过《民诉法解释》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案外人和申请执行人提起异议之诉的条件,确保了这两类主体的主体资格。
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的执行异议权利。当被执行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时,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法院会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同时,申请执行人若对执行进度不满,可向上一级法院申请执行。案外人对于执行标的物提出的异议,如果成立,可能会中止执
徐某某起诉xx公司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一案的二审判决书内容。徐某某认为王某与xx公司购房合同无效,主张撤销原判并许可执行涉案房产。但根据现有证据,王某已支付全部购房款并长期居住,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徐某某的诉求被驳回。同时,本文还涉及购房款支付问
执行和解后是否需要缴纳执行费用以及强制执行的程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没有采取执行措施,执行费用不需缴纳,但申请费用需缴纳,并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或由法院决定。强制执行程序包括申请、法院受理、申请复议等步骤,案外人可以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如果理
执行异议的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异议是指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行为。人民法院应按规定时间对执行异议进行审查,异议人可提出复议或对裁定不服提起诉讼。提出执行异议需符合一定条件,如主体必须是案外人,主张自己的权利,且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前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