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签订拆迁协议时,必须确保与我们签订合同的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拆迁人,否则合同可能面临无法履行的风险。例如,拆迁指挥部、拆迁办公室等机构并不具备法人资格,一旦拆迁结束就会撤销,这样会导致以后的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
合同中的主要条款内容需要明确,许多被拆迁人在第一次经历拆迁时缺乏经验,对合同细节的约定容易不明确,从而导致以后的履行过程中出现麻烦。拆迁协议中必须明确的重要内容包括:
在拆迁人承诺的补偿条件,特别是落实到合同条款的补偿条件几乎都能实现,但是我们在签订合同时也应该预防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从合同条款的角度督促拆迁人履行合同。
许多拆迁项目要求在合同签订后立即腾退房屋,并在交房后支付拆迁补偿款。有些项目甚至要求先腾退房屋,然后将拆迁补偿合同交给被拆迁企业并支付拆迁补偿款。后一种履行程序存在很大的风险。曾经有一家企业咨询律师,遇到了这种情况。企业和政府就所有的补偿条件已经达成一致,企业也在拆迁补偿协议上签字,但政府以需要上级批准拆迁补偿协议为由,要求企业先行拆迁设备和厂房,并保证在上级批准后提供拆迁补偿款和合同。企业拆除设备后,政府告知项目规划发生变动,暂时不需要企业这块地。由于没有拆迁补偿协议的保护,企业自行拆除设备的损失经过几年的交涉仍未解决,甚至无法确定赔偿数额。
需要审查拆迁补偿合同是否设置了对我们不利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否模糊或难以实现。一旦出现这样的条款,需要注意,拆迁人可能通过这样的条款来延迟付款时间。由于大型企业的拆迁涉及的补偿金额较高,可能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延迟付款几个月所产生的利息也是巨大的。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和被征收人应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
一旦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拆迁补偿协商不一致时的法律诉讼程序。当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无法达成一致时,将报请政府作出决定并公告。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欺诈胁迫等情况下可撤销或变更。
应对房屋拆迁纠纷的不同处理方式。首先,当拆迁双方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可以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如不满裁决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其次,在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如发生纠纷,应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解决。若采取仲裁方式,需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
村委会盖章的拆迁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协议内容、村委会权限、签订程序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店面拆迁租客是否有赔偿的问题,这取决于租赁合同、租客投入、拆迁政策等。另外,还提及了房屋征收补偿服务中心的待遇情况,包括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
当政府不履行房屋拆迁协议时,被拆迁者可以采取的措施。被拆迁者可以通过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或协商解决方案来应对。在签署拆迁协议过程中,被拆迁者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范,包括采用标准化协议文本、明确关键内容、及时备案和办理公证等。若政府违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