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违法执行行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执行程序终结前提出。
2、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应当在该执行标的执行完毕前提出。
1、《最高法院关于执行异议、复议的司法解释》第六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提出异议的,应当在执行程序终结之前提出,但对终结执行措施提出异议的除外。
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指向的执行标的执行终结之前提出;执行标的由当事人受让的,应当在执行程序终结之前提出。
2、《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
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执行异议指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中关于中止执行的期限问题。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等。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中止执行的期限,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执行将恢复进行。
执行异议的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异议是指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行为。人民法院应按规定时间对执行异议进行审查,异议人可提出复议或对裁定不服提起诉讼。提出执行异议需符合一定条件,如主体必须是案外人,主张自己的权利,且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前提出
刑事国家赔偿的复议流程。如果赔偿义务机关未在规定期限内决定是否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内容有异议且赔偿义务机关不予赔偿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同时,当责任方无力赔偿时,权利方可以通过申请强制执行、接受劳务赔偿等方式解决问题。
法院判决超过了两年还可以申请执行。法院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法律裁判结果对被告人采取的强制行为。如超过2年,申请执行,对方无异议,也可申请执行,对方有异议,法院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不予执行。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