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证据 > 如何收集和提交离婚案件的证据技巧

如何收集和提交离婚案件的证据技巧

时间:2020-05-25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7640

一、离婚案件的证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证据分为以下几类:

1.书证,即用文字、符号、图形记载或表示的能够证明案件特征事实的书面材料,如情书日记、在外开房的发票等证据。

2.物证,即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如用于通奸的避孕套、卫生纸、散落的阴毛、内衣上的口红、内裤上的精液及有关物品等。

3.视听资料,即以录音或录像、磁带所反映的声音或图像,或以电子计算机储存的信息资料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配偶和情人在一起拍摄的照片、录像、录音等。

4.证人证言,即指证人就自己知道的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如配偶的不法行为被亲友、同事、邻居观察到的所见所闻等。

5.当事人陈述,即当事人就案件的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如:当事人和法官的谈话笔录等。

6.鉴定结论,即鉴定部门运用专业知识对当事人和人民法院提出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研究后所做出的科学判断结论。法院对专门性的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交由鉴定部门进行鉴定。鉴定部门和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结论,并在鉴定书上签名或盖章。

7.勘验笔录,即勘验人员在现场勘验时所制作的笔录。如:遭遇配偶毒打、毒害时,报案后由公安人员勘验的笔录等。

二、收集和提交离婚案件证据的技巧

1.诉讼主体资格证据

(1)证明当事人是夫妻关系的证据,应提交结婚证、户口簿及身份证,结婚证遗失的,由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婚姻关系证明;

(2)如涉及构成事实婚姻的,应提交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证明;

(3)证明被告下落不明的,应提交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或公安机关的证明。

2.证明夫妻关系破裂的证据

(1)如涉及家庭暴力,应提交法医鉴定,提出证人;

(2)如涉及吸毒、赌博行为的,应提交居委会或村委会或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涉及行政处罚、刑事犯罪的,应提交有关处罚决定或判决书;

(3)如涉及重婚行为或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应提交上述行为相关的结婚证、子女出生证、居住证明、相片或居委会、村委会、公安机关出具的相关证明等证据。

3.证明由一方扶养子女为宜的证据

(1)证明一方经济状况良好的,提交工资单或其他合法收入的证明,或提交有关居住情况的证据;

(2)如涉及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应提交子女本人愿意随父亲或母亲生活的相关证据。

4.证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共同财产的证据

(1)证明有房产的,应提交房产证或购房合同、交款发票或出资证明;

(2)证明有银行存款并申请银行调查的,应提交开户行名称和银行帐户;证明有股票亲申请法院调查的,应提交股东代码、资金账户以及开户的证券营业部;证明有车辆的,应提交行驶证、车牌号;

(3)证明对方在公司有股权的,应提交该公司的工商登记情况、出资的证明等;

(4)证明一方有债权债务的,除提交该借据以外,必须有相关的证据佐证;

(5)证明夫妻双方财产有约定的,必须提交协议书等相关的证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物证

    离婚案件中的证据种类。物证、书证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等都被用作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物证以其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书证书证则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记载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视听资料利用图像和声音证明案件真实情况,而证人证言则是证人对案件事

  • 离婚案件中的证据收集和影响

    离婚案件中证据收集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案件结果的影响。涉及嫁妆、聘金、婚后财产等争议时,证据不足会导致案件激烈争议。缺乏证据可能导致无法证明相关事实,如重婚等。律师需努力收集证据,包括发动亲属,以确保案件顺利进行并达到有利于委托人的结果。证据成为整个案件

  • 一、证据收集的注意事项

    证据收集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文章详细阐述了证据的种类、当事人在证据收集及运用过程中的误区,调查婚外性行为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举证时限的重要性,以及灵活运用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权利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介绍了在离婚案件中证据的运用,包括书证

  • 行政诉讼证据种类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种类在行政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评估案件事实和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

  • 如何收集家庭暴力证据
  • 答辩人申诉答辩状
  • 离婚案件中认定婚外情的关键证据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