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起诉书送达后几日开庭
时间:2024-08-31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民事诉讼纠纷原告向法院提交上诉状,法院给予立案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何时开庭。因为原告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收集证据、提请司法鉴定。那么,民事诉讼起诉书送达后几日开庭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这个问题的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事诉讼起诉书送达后几日开庭
民事案件立案后的开庭时间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及原则,民事案件的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密切相关。一审案件一般在立案后的5日内移送至审判部门,之后的开庭时间取决于送达和适用的程序。
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
如果适用的是简易程序,审判部门应当在5日内向当事人送达。法院在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的15日之后安排开庭。
适用普通程序的情况
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需要在30天之后安排开庭。
立案开庭时间的相关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后,应当在七日内进行审查。如果符合起诉条件,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如果不符合起诉条件,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如果还需要延长,需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处罚告知程序
行政处罚告知程序中的法律依据和告知内容的重要性。在行政处罚过程中,行政机关需明确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种类和幅度,确保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行政机关应履行告知义务,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听证权利,避免违法处罚。
-
女方起诉离婚开庭如何让自己处于有利方
女方起诉离婚开庭时如何让自己处于有利方,介绍了相关法律规定和证据的种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当事人应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
-
民事案件法院二审流程
民事案件法院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判决履行或申诉等环节。二审的审限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判决提起上诉的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对裁定上诉的案件应在三十天内作出终审裁定。文章旨在帮助大家了解二审流程,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有利息吗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相关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不能要求利息,赔偿项目也比较有限。赔偿流程包括被害人或其代理人、近亲属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决定是否立案,开庭审理等。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的合理费用。法律依据主要有刑事诉讼法和民法典的相
-
请问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抗诉有那些流程
-
二审判决后拿钱流程是怎么样的?
-
现在二审起诉程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