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携带身份证:进入法庭的人员应当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并接受人身及携带物品的安全检查。
法律依据:《法庭规则》第6条第1款
1. 携带违禁物品:除需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外,未经人民法院许可,不得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法律明确规定的违禁物品,以及性质不明的液体及胶状、粉末状物品进入法庭。
具体包括:
1) 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以及其他具有杀伤力的器具;
2) 易燃易爆物、疑似爆炸物;
3) 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强气味性物质以及传染病病原体;
4) 液体及胶状、粉末状物品;
5) 标语、条幅、传单;
6) 其他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物品。
法律依据:《法庭规则》第6条第1款
2. 非经许可不得干扰庭审:非经法院许可,不得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以防止片面化、碎片化的信息误导舆论,干扰审判。
法律依据:《法庭规则》第6条第1款
1. 出庭履行职务的人员应按照职业着装规定着装,若无职业着装规定,则应着正装。其他人员应文明着装,旁听的人员也应保持衣着整齐。
1. 证人、鉴定人以及准备出庭提出意见的有专门知识的人;
2. 未经人民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
3. 拒绝接受安全检查的人;
4. 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状态异常的人;
5. 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6. 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记录的公开庭审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组织人员旁听;
7. 依法不公开的庭审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人不得旁听。
关于终审判决结果是否会告知一审法院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后并没有明确规定要告知一审法院,只会告知案件的当事人。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当事人适格的相关内容,包括与诉讼权利能力的区别以及与纯粹形式上的当事人的不同
法院对于不受理案件的处理方法。针对起诉条件符合但法院不受理的情况,当事人可提起上诉;针对不同起诉情况,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进行相应处理。同时,第三巡回法庭不受理六类案件,包括应向最高人民法院本部提起的案件、仍在正常审理审查程序中的案件等。不符合起诉
第三人参加他人已开始的诉讼的法律意义、条件、效力及权利和义务。第三人的参与旨在维护自身权利,在诉讼中发表意见、提供证据。成为第三人需满足条件,如与案件有关、权益一致并经过法院允许。第三人可影响判决结果,但无权对受诉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在参与诉讼中,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相关规定。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范围包括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以及程序事项。法院依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需符合特定条件,如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需法院调取、涉及国家秘密等。当事人需提交书面申请,并在举证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