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携带身份证:进入法庭的人员应当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并接受人身及携带物品的安全检查。
法律依据:《法庭规则》第6条第1款
1. 携带违禁物品:除需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外,未经人民法院许可,不得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法律明确规定的违禁物品,以及性质不明的液体及胶状、粉末状物品进入法庭。
具体包括:
1) 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以及其他具有杀伤力的器具;
2) 易燃易爆物、疑似爆炸物;
3) 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强气味性物质以及传染病病原体;
4) 液体及胶状、粉末状物品;
5) 标语、条幅、传单;
6) 其他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物品。
法律依据:《法庭规则》第6条第1款
2. 非经许可不得干扰庭审:非经法院许可,不得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以防止片面化、碎片化的信息误导舆论,干扰审判。
法律依据:《法庭规则》第6条第1款
1. 出庭履行职务的人员应按照职业着装规定着装,若无职业着装规定,则应着正装。其他人员应文明着装,旁听的人员也应保持衣着整齐。
1. 证人、鉴定人以及准备出庭提出意见的有专门知识的人;
2. 未经人民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
3. 拒绝接受安全检查的人;
4. 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状态异常的人;
5. 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6. 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记录的公开庭审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组织人员旁听;
7. 依法不公开的庭审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人不得旁听。
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之间的差异。一审终审的判决结果不可上诉但可申请再审,而二审终审则允许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提起上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的规定,包括适用的案件类型、审理程序和证据审查等。
民事诉讼中二审期间的诉讼中止程序。诉讼中止是指在某些法定原因下,诉讼无法或不宜进行时,法院暂停诉讼的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出现特定情形时应当中止诉讼,如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诉讼中止的程序包括法院作出裁定,
注册商标需要变更注册人的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应当提出变更申请。
法定违约金是指由法律明文规定了适用情形、比例或者金额的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自行约定适用情形、比例或者金额的违约金。但是还是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违约金是包括有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的,双方约定约定不能够过高或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