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两审终审制 > 民事案件开庭时被告不来法官怎么判

民事案件开庭时被告不来法官怎么判

时间:2024-09-29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8227
民事案件,有原告和被告双方当事人原告起诉后,法院应该传票传唤被告,告知其按时出庭应诉。那么,民事案件开庭时被告不来法官怎么判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民事案件开庭时被告不来法官怎么判

被告不到庭的情形

被告不到庭的情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

  1. 被告外出,与家中联系不畅。由于家庭条件限制或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被告与家人之间的联系较少。尽管家庭成员收到了法院的应诉手续,但无法通知被告,导致被告无法到庭。
  2. 被告家庭成员不配合。被告本人不在家,应诉手续由家庭成员代收,代收人告知被告诉讼情况后,被告不愿到庭。代收人声称与被告无法联系,导致无法适用缺席程序裁决。
  3. 被告故意躲避。有些被告并没有外出,在家中生活或在本地工作,对诉讼有一定的预知。一旦知道以法院名义邮寄应诉手续或法院工作人员找他时,则尽力回避。
  4. 被告系外地人员,不愿到庭参加诉讼。被告居住在管辖法院辖区外,虽然知道诉讼情况及开庭时间,但不愿到庭参加诉讼。

法官的判决方式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被告经人民法院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进行缺席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原告经人民法院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进行反诉的,可以进行缺席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和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精神,对于法定代理人和第三人,经法院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同样可以进行缺席判决。

当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时,如果遇到一方当事人拒不到庭的情况,可以仅就到庭的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询问、核对证据和听取意见。经审查核实未到庭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起诉状或答辩状和证据,在查清全部案件事实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做出缺席判决。

核实被告未到庭的情况

对于被告未到庭的情况,必须核实原因,弄清真实情况。如果确实是被告本人不知道开庭时间或有正当理由未到庭,可以重新确定开庭时间。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则依法进行缺席判决。在核实时,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可以与被告或其家人进行沟通,并扩大了解范围,例如与庄邻、村组干部、送达人员等进行交流,以查明被告是否知晓开庭的真相。只有在确实无法查找被告、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告送达的方法。

缺席判决具有法律效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电话录音作为有效证据的法律规定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起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其中3起为环保公益组织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10起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并重点介绍了环保公益组织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及其挑战。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环境资源民事案件数量上升,但环境公益组织参与诉讼的数量和能力均存在不足。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就拒绝受理的腾格里沙

  • 刑事诉讼中原告不需要法院传票

    刑事诉讼中判决和裁定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逾期未上诉、抗诉的判决、裁定,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以及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和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判决都具有法律效力。这些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按照法律流程作

  • 诉讼中止裁定书范本

    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遇到中止诉讼的法定情形时,如何裁定中止诉讼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中止诉讼的情形,包括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裁定中止诉讼,并说明理由。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

  • 两审终审制度的适用范围
  • 二审并非终审,如何纠正错误判决
  • 诉讼费退费的法律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