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文书 > 答辩状里要写明答辩请求吗

答辩状里要写明答辩请求吗

时间:2023-11-26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8506
答辩状是在由被告或者被告所邀请的代理人所填写的。这属于被告的自由,可以选择答辩,也可以选择不答辩。是对自己所被告的内容的一种反驳作用。则可以使法院在处理此项案件的时候能够更加的了解双方的情况。接下来,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答辩状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一、答辩请求的必要性

答辩状是对起诉状进行反驳的文件,因此必须明确包括答辩请求。

二、答辩状的格式和内容

1、首部

(1) 标题:应写明为民事答辩状。

(2) 当事人栏:在标题下方直接列出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或职务、单位或住址。

(3) 案由部分:主要写明对原告某人的起诉进行答辩,并说明何时收到起诉状副本。具体写法可以是:答辩人因原告XXX提起XXXX案由诉讼一案现答辩如下;或者写答辩人于XXXX年X月X日收到你院转来原告XXX提起XXXX之诉一案的起诉状副本现提出如下答辩。

2、答辩的论点和论据

这是答辩状的主体部分,也是关键部分,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就事实部分进行答辩:对原告诉状中所述事实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表示意见,并进行论证。要着重列举出反面的证据来证明原告诉状中所述事实不能成立,并要求反证确实、充分,不能凭空否认原告诉状中所叙述的事实。反面证据可以是直接与原告所提的证据相对抗的证据,也可以是足以否定原告所述事实的证据。

(2) 就适用法律方面进行答辩:如果事实有出入,可以引起适用法律上的改变,因此可以从简进行论证。如果事实没有出入,但原告对实体法条文理解错误以致提出不合法要求,可以据理反驳。如果程序方面存在问题,即原告起诉违反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没有具备引起诉讼发生和进行的条件,可以就适用程序法方面进行反驳。

(3) 引出自己的答辩主张:即对原告诉状中的请求是完全不接受还是部分不接受,并对本案的处理依法提出自己的主张,请求法院裁判时予以考虑。

3、尾部和附项

(1) 致送机关:分两行写,写明“此致XXX人民法院”。

(2) 右下方:写答辩人XXX签名或盖章,并注明年、月、日。

(3) 附项:写明答辩状副本的份数,以及附带的证物或书证的名称和件数。

三、答辩状的范文

离婚答辩状范文:

答辩人:张某,女,汉族,19××年××月××日出生,住××市××区××社区××号楼×单元××号。身份证号码:××××××××,电话:××××××××。

答辩人因×××诉答辩人离婚纠纷一案,提出答辩如下:

一、被答辩人×××在民事诉状中所述夫妻感情破裂不属实,事实上答辩人与被答辩人夫妻感情良好。

(一) 答辩人与被答辩人夫妻婚姻基础牢固。被答辩人所述“××××××××”不属实。事实上是在答辩人与被答辩人双方认识近三年,经过充分了解以后,彼此之间都觉得性格、学历、工作、生活都非常满意合适才登记结婚。

(二) 答辩人与被答辩人夫妻婚后感情和睦。被答辩人所述“××××××××”不属实。事实上是答辩人与被答辩人夫妻恩爱,相互关心,体贴有加,原告生病都是被告竭力照顾护理。尤其是有了儿子以后,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

(三) 被答辩人提出离婚的真正原因是见异思迁,另有所爱。

(四) 被答辩人在民事诉状中所述“××××××××”不属实。事实上是答辩人与被答辩人一直住在××市××区××社区××号楼×单元××号,即答辩人与被答辩人一直住在一起,答辩人与被答辩人夫妻感情甚笃,只是由于被答辩人一时糊涂方才起诉离婚。

二、被答辩人在民事诉状中所述“××××××××”不属实,答辩人坚决不同意离婚。

被答辩人在民事诉状中所述“××××××××”不属实。事实恰恰相反,儿子生下来后,就由答辩人一直照料,被答辩人基本上没有带过孩子,即便孩子发烧住院,被答辩人也是不管不问。

三、恳请人民法院综合考虑本案事实,结合法律规定,判决不准被答辩人与答辩人离婚。

1、本案被答辩人与答辩人夫妻关系的现状是虽有微小矛盾,但属于夫妻正常闹别扭,远未达到夫妻感情彻底破裂、确已破裂的程度。

2、本案被答辩人有和好的愿望,也有和好的可能。

综上所述,被答辩人对答辩人的诉请没有事实根据,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答辩人的合法权益,驳回被答辩人对答辩人的诉讼请求,判决不准被答辩人与答辩人离婚。

此致

××××××人民法院

答辩人:×××

××××年××月××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