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民在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上建筑房屋并享有居住使用的权利。宅基地使用权具有以下特点:
农村村民获得宅基地使用权必须遵循完备的申请手续,并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取得。
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期限,农民可以长期使用并不受限制。农民可以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厕所、院墙等建筑物,也可以种植花草、树木以发展庭院经济。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8条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民依法享有使用权。
农村村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宅基地:
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
具体流程为:
1.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建住宅的,应先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用地申请;
2. 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3. 涉及占用农用地的,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4. 农村居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77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并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8条规定,农村村民的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村村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一律不准转让或买卖。宅基地不属于村民的私有财产,因此不能继承。但如果村民继承了房屋,宅基地的使用权也将随之转移。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6条规定,依法改变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申请,并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因此,农民买卖房屋后,应办理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
宅基地使用证是指农村村民在集体土地上因建房需要,向集体组织申请建房用地,经集体同意,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送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县(市)土地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并由县(市)人民政府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宅基地使用证是当前农村村民合法拥有房屋和用地的权利凭证。宅基地使用证可以在集体内部成员之间转让,但不得向非集体组织成员转让。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办理土地使用证申请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申请时需确保数据编号与土地登记表一致,国有土地使用证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监制,包括土地使用者名称、用途等详细内容。办理需提供房改房、商品房等相关资料。国有土地使用证对房地产物权完整性、转让中的法律效力和房地产价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原则,未经政府调解的法院不予受理;在纠纷解决前,土地要保持现状;重视双方协议,但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考虑双方意见协调现有政策和过去政策冲突时的情况;土地纠纷处理需秉持法律为基础、兼顾各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取得方式,包括在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上设立的情况。国家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通过土地出让、划拨、征收和承包等方式取得,而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可通过村民委员会批准、村民大会决议和村民个人自愿等方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