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审——由鉴定人负责
1. 核对委托人(代理人)身份,并复印身份证明或收取介绍信。
2. 审核鉴定委托书,包括明确事项、合法性、鉴定范围等。
3. 审核鉴定材料的种类、数量、真实性等。
4. 商议委托鉴定事宜,包括鉴定时限、费用、文书送达方式等。
5. 提出是否受理意见,并填写司法鉴定受理审批表。
(二)审批——由鉴定机构负责人或指定的鉴定人负责
1. 听取初审人意见。
2. 审查鉴定材料。
3. 签署是否受理意见,并确定鉴定事项、时限、人员、费用等。
(三)受理——由承办人负责
1. 决定当场受理的,收取鉴定费用并办理登记手续。
2. 决定补充材料的,收取鉴定委托材料并告知补充内容。
3. 决定不予受理的,说明不予受理理由并退还鉴定材料。
(一)准备——由承办人负责
1. 通知指定或选定的鉴定人。
2. 移交鉴定材料并明确具体事项。
3. 通知委托人有关鉴定事项。
4. 做好鉴定相关准备。
(二)鉴定——由鉴定人负责
1. 介绍参与鉴定的鉴定人。
2. 确认是否申请回避。
3. 听取委托人、当事人意见。
4. 进行鉴定相关检验。
5. 实时记录鉴定过程并发表鉴定意见。
鉴定文书的签发程序——由承办人负责
1. 制作鉴定文书。
2. 送鉴定人核实。
3. 报机构负责人签发。
4. 送鉴定人确认签名或盖章。
5. 加盖机构鉴定专用章。
6. 按约定方式送达鉴定文书。
7. 退还应退的鉴定材料。
8. 立卷并归档。
1. 对女性作妇科检查的,应由女性司法鉴定人进行,无女性司法鉴定人的情况下,应有女性工作人员在场。
2. 对未成年人进行身体检查的,应通知监护人到场。
3. 对被鉴定人进行法医精神病鉴定的,应通知委托人或被鉴定人的近亲属或监护人到场。
4. 需要现场提取检材的,应由至少两名司法鉴定人提取,并通知委托人到场见证。
5. 需要进行尸体解剖的,应通知委托人或死者的近亲属或监护人到场见证。
以上是司法鉴定的特殊程序和特殊规定,旨在确保司法鉴定活动的规范性和公正性,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费用的规定。收费标准根据案件诉讼标的和鉴定标的中的较小值,按比例分段累计收取。同时介绍了司法鉴定流程,包括申请鉴定、预交费用、确定鉴定机构和人员等。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可申请重新鉴定,但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则通过补充鉴定等方法解决。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的区别。两者性质不同,前者由医学会组织,后者由中介机构组织;范围不同,前者更侧重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后者涉及医疗行为、因果关系、责任程度等更广泛的内容;鉴定人员组成也不同。此外,两者在委托方、鉴定程序和法律依据方面也存在差异。
对医疗事故进行司法鉴定时,首先要向具有资格的鉴定机构提出申请,由鉴定机构组织卖家进行技术鉴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送一种活动。包括了很多内容,笔迹鉴定,工程质量鉴定、伤残鉴定等等。法医鉴定只是对人身损害的程度,运用医学的知识,做出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