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则所称司法鉴定,仅指法院在案件审理、执行中委托社会专业机构所作的财务审计、工程审价、资产评估和房地产评估。
各级法院所需司法鉴定均应在鉴定人名册内确定具体的鉴定机构。
高级法院立案庭定期、公开通过随机方式(电脑配对)确定鉴定机构并办理委托手续。
如果认为受托事项需适用回避原则的、不能立即实施需要暂停的或者确实无法进行的,均应及时向相关法院提出。
相关法院审判庭、执行庭审核后认为情况属实的,报送高级法院办理另行委托、暂停或撤销手续。
1、鉴定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2、鉴定材料不真实,或鉴定方法有明显缺陷的;
3、鉴定人员系案件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近亲属的;
4、鉴定人或者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5、鉴定人担任过案件证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6、以不正当方式取得鉴定项目的;
7、当事人或有关人员与机构恶意串通的;
8、其他可能影响鉴定公正进行的。
协商选择事项应由各方当事人和被选择的鉴定机构共同签定协议书,在一周内提交相关审判庭或执行庭。
相关审判庭、执行庭审查确定后转立案庭移送高级法院立案庭与鉴定机构办理委托手续。
不要求协商或协商不成及逾期未提交协议书的,相关法院按常规司法鉴定需求报送高级法院进入随机方式(电脑配对)确定鉴定机构的程序。
相关法院审判庭或执行庭应落实鉴定费用的收付,在落实鉴定费用后再提出登记。
如无法实现拍卖、变卖、抵债的,则先前发生的评估费用按案件审理中一般评估收费标准计算。
该费用的扣付工作由相关法院审判庭、执行庭负责。
进入鉴定人名册的机构,应当在资质等级、服务能力、社会信誉、经营业绩等各方面居行业前列。
1、违法或违纪经营,受到行政处罚的;
2、鉴定质量、效率或服务态度低下的;
3、违反诚信原则进行不正当竞争,经规劝不予及时纠正的;
4、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影响司法工作、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各级法院相关审判庭、执行庭对鉴定机构完成的每一项受托事项,都应当进行质量与效率评估,报高级法院备案,作为机构考核依据。
1、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2、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3、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4、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司法鉴定合法性原则,是指司法鉴定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它是评断鉴定过程与结果是否合法和鉴定结论是否具备证据效力的前提。
这一原则在立法和鉴定过程中主要体现为:鉴定主体合法;鉴定材料合法;鉴定程序合法;鉴定步骤、方法、标准合法;鉴定结果合法五个方面。
1、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是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经过省级以上司法机关审批,取得司法鉴定实施权的法定鉴定机构,或按规定程序委托的特定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必须是具备规定的条件,获得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的执业许可证的自然人。
2、司法鉴定材料主要是指鉴定对象及其作为被比较的样本(样品)。鉴定对象必须是法律规定的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法律未作规定的专门性问题不能作为司法鉴定对象。
3、鉴定程序合法性,包括司法鉴定的提请、决定与委托、受理、实施、补充鉴定、重新鉴定、专家共同鉴定等各个环节上必须符合诉讼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
4、鉴定的步骤、方法应当是经过法律确认的、有效的,鉴定标准要符合国家法定标准或部门(行业)标准。
5、鉴定结果的合法性,主要表现为司法鉴定文书的合法性。鉴定文书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文书格式和必备的各项内容,鉴定结论必须符合证据要求和法律规范。
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费用的规定。收费标准根据案件诉讼标的和鉴定标的中的较小值,按比例分段累计收取。同时介绍了司法鉴定流程,包括申请鉴定、预交费用、确定鉴定机构和人员等。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可申请重新鉴定,但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则通过补充鉴定等方法解决。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司法鉴定人准入条件是: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品行良好的公民;具有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相关的行业执业资格或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等法定条件。
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为农民群众解决征地纠纷提供新的途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是一种专门针对征地纠纷设立的法律制度,通过专门手段解决争议,具有准司法的性质。根据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征地补偿标准有争议的,可以申请协调
我国关于产品质量的相关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及《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