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是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规划一起包括在农村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里的。
一、什么是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三项工作。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是农村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中的一项内容。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对土地进行评价、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对开发整理进行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等的研究,并以集约利用土地、增加有效耕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等为目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区域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和布局,以及在规划区内,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对规划区内未利用、暂时不能利用或已利用但利用不充分的土地,确定实施开发、利用、改造的方向、规模、空间布局和时间顺序。
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有计划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土地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补充耕地的任务主要靠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来完成。在科学预测耕地供求状况,充分协调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合理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域,安排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序列,通过综合整治措施,使我国各类零星废弃和利用率低的土地更集约利用,从而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2.协调土地开发整理活动与国家各项建设活动的关系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可以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通过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计划相协调,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规划相衔接,避免土地开发整理的盲目性。
3.为制定项目投资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有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明确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向和重点,便于组织土地开发整理活动,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地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促进土地开发整理有序、健康发展。通过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指导和规范,尽可能的避免造成部分土地开发整理活动不经济和引起生态恶化等问题。
合作开发协议的细节内容,包括合作方式、投资步骤与条件、土地拆迁、土地证办理、规划事宜、二期开发以及债权债务等方面。协议明确了甲、乙双方的出资方式、投资金额、资金用途及时机,以及双方在项目中的职责与风险。摘要字数控制在150字以内。
土地出让合同遗失的处理方法,包括合同遗失后如何补办和作废,以及土地出让合同的履行要求和解除情况。对于遗失合同的情况,需携带相关证明文件去国土局查询并补办或重新签订合同,同时在媒体上登报申明原合同作废。在履行过程中,需遵循动工开发期限、土地利用条件和用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土地发证机关的相关知识。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土地使用证发证机关分别是县级或市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需向相应机关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经过核实后,政府将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