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条规定,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农村承包经营户,而非家庭成员个人。因此,在离婚案件中,夫妻一方或双方并没有取得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也不能将其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是通过承包合同取得的,承包方是农户而不是个人。因此,强行分割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违背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其本质特征是以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家庭为单位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家庭承包方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农户家庭,而不属于某一个家庭成员。”因此,个人并未与发包方签订土地承包合同,自然不能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承包合同纠纷的当事人是发包方和承包方。如果对原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分割,应由合同的主体即发包方和承包方重新签订合同。法院强行分割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实际上是在没有发包方介入的情况下,擅自解除承包合同,代发包方重新订立两份合同,重新确定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这种行为违背了合同法的自愿原则,是现代法治理念所摒弃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应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告知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因此,法院分割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司法权替代行政权的嫌疑。
在原发包过程中,为了公平起见,需要综合考虑多方情况,如地块的肥沃与贫瘠、距离村庄的远近等。发包方按照每一户的人数而不是按照每一个成员对应每块田地去分配土地。因此,当事人无法证明其主张权利的土地四至具体范围。这使得法官在作出正确裁判方面面临困难,也难以让当事人信服。因此,分割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难以实现定分止争的良好法律和社会效果。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法理、情理还是社会现实情况来看,对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分割都不宜由法院直接处理。相反,应依法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依法审查后通知发包方及时与原农户变更原土地承包合同,结合原承包合同订立时该户的人数,合理分割,并在分割后及时订立新的土地承包合同,真正达到保护妇女权益不受侵害的目的。
原告郑某兴和被告耿某善在城口县同一乡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引发的纠纷。最初双方为了退耕还林地连片而达成了口头互换协议。然而,被告后来反悔并阻止原告耕种互换后的土地。经过法院审理,确认了双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协议的有效性,并判决被告停止侵害。文章还
李某与聂某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分析。根据合同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双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互换协议有效,且互换土地耕种可视为交换土地承包经营权。虽然未经过村委会备案,但承包经营权流转未经备案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利。农民拥有维护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预征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等权利。同时,政府有义务公告征地批复结果、土地补偿方案等。在征地过程中,农民有权对补偿标准提出异议,拒绝未全额支付补偿费的政令,并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进行举报。
土地互换纠纷的判定问题,指出发生争议应按照法律进行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进行调解、仲裁或诉讼。同时,阐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和合同要求,强调互换是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种合法方式。文章还讨论了互换土地行为的效力和承包期内的土地要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