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利用 > 土地使用权 > 土地制度包括的范围

土地制度包括的范围

时间:2025-02-15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954

我国土地管理机构模式及其特点

我国目前采取的土地管理机构模式是一种分类分级管理模式,具有相对集中的国家统一管理特点。土地在国家生产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制定符合国情的土地制度是促进国家合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土地所有制的定义和分类

土地所有制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人们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是整个土地政策的核心,也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这五种社会生产方式,同时也是五种土地所有制。此外,还存在着几种社会经济制度下的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以及一些过渡形态的土地所有制。按照社会性质,这些不同种类的土地所有制可以分为两大类:公有制和私有制。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属于公有制,而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属于土地私有制。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土地所有制主要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制。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是残缺的,土地所有权不能自由交易,只能通过征收的方式转化为国家所有。

土地国家管理手段

立法手段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是国家管理土地意志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有关部门管理土地的法律依据,对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及其他人具有强制性。例如,我国199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经济手段

国家通过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征收土地税费、开放土地市场等形式,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并集中土地开发建设的资金。

技术手段

土地调查、土地信息与土地评价等是土地管理的技术手段,是为土地管理提供土地面积、类型、质量、分布、价格和权属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行政手段

土地的登记和分类统计是一种行政手段。土地登记是对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属及其变动的登记,是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土地分类统计是在土地调查、登记的基础上,对土地权属以及土地类型、面积和质量的分类统计,为国家管理土地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司法手段

土地管理部门协同政法部门,对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察,以保证有关土地法律、法规的实施,是国家管理土地的一项重要手段。

教育手段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国土观念、生态平衡观念,普及土地管理与利用的法律、法规知识。与此同时,加强土地科研和干部培训,提高土地管理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素质,是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征地补偿费用项目

    征地补偿费用项目,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补偿标准由市、县政府规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包括土地被征用前平均年产值的确定以及补偿费不足时的增加。征地补偿具体细则包括征收不同地类的补偿标准。

  • 土地被征收农民的权利

    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利。农民拥有维护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预征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等权利。同时,政府有义务公告征地批复结果、土地补偿方案等。在征地过程中,农民有权对补偿标准提出异议,拒绝未全额支付补偿费的政令,并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进行举报。

  • 2019年修建地铁导致农房拆迁,补偿标准详解

    因修建地铁导致农房拆迁的补偿标准及相关注意事项。包括《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如房屋价值、搬迁安置、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以及产权调换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面积、原地还房问题和产权调换协议等。

  •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评估方法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评估方法,包括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的补偿评估。针对不同土地类型,文章介绍了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剩余法、成本逼近法和基准地价修正法等方法,并考虑了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特殊因素和土地收益、市场情况等多种因素。评估时需准

  • 棚户区改造的法律规定
  • 荒山荒地的强制征收及维权
  • 一、平房拆迁土地使用证补偿问题
土地利用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