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程序的启动条件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仲裁协议,即在合同中订立了仲裁条款或者在争议发生后经双方协商同意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而民事诉讼不需要双方协商,只要一方的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就会受理。
仲裁机构由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法制局)和商会统一组建,其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仲裁员大多是律师和政府机构人员兼职从事。而法院是国家法律的审判机构。
仲裁当事人有权选择仲裁员,而民事诉讼的审判人员由人民法院决定。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当事人不得就同一事实再次申请仲裁,也不能向人民法院再行起诉、上诉。而民事诉讼可经过一审、二审和再审三个阶段。此外,仲裁一般不公开审理,这有利于保守当事人的商业秘密。而民事诉讼无特殊情况必须公开审理。
总之,仲裁与民事诉讼是解决合同纠纷的两种方法,但在启动条件、机构、当事人权利和程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利益的解决纠纷方式。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仲裁时要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试用期辞职后追讨工资的方法包括与公司协商、寻求调解、申请劳动仲裁、向有关机关投诉和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时,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考虑提起诉讼。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仲裁裁决存在无仲裁条款或协议、裁决事项超范围、违反法定程序、缺乏主要证据支持、适用法律错误、仲裁员行为违法等情形时,人民法院有权裁定不予执行。裁定结果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当事人可重新申请仲裁或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及债务处理方式。在破产申请受理后,相关民事诉讼或仲裁程序中止,管理人接管财产后继续。起诉需向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提起。债务不会因破产而消失,需通过破产清算或重整过程偿还。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为企业破产重整提供法律支持。
中国民事诉讼中诉后财产保全的处理方式。法院根据判决结果处理保全财产,利害关系人可在紧急情况下申请保全措施,需提供担保。如未起诉或申请仲裁,保全措施将被解除。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否则对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