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疗费:根据实际产生的费用,限于从医学角度治疗身体损害所必需的费用,不包括整形和康复治疗费用。
2. 误工费:以被害人工作单位实际扣发的金额为限,且不得超过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三倍。
3. 护理费:指根据医疗需要实际支付的护理人员费用,不得高于医院护理人员的实际收入。
4. 交通费:限于必要和实际开支。
5. 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6. 被抚养人生活费:根据被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以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标准计算。
7. 丧葬费:根据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计算六个月的总额。
1. 因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坏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物损失。
2. 犯罪行为造成的财物损坏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如修理费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时,应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和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赔偿的数额。
如果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人身损害,被告人应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所需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导致被害人残疾,还应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如果导致被害人死亡,还应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对于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或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情况,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如果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调解或和解协议,赔偿范围和数额不受相关规定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已被排除在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之外。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确认之诉涉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股东资格确认等问题可能引起股权变动。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原告举证、提交证据清单、立案审查、缴纳费用和开庭审理等步骤。
侮辱罪的管辖法院确定方式。刑事案件一般由犯罪地法院管辖,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地点。被告人的居住地也可管辖。对于通过网络实施的侮辱罪,被害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如证据不足,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公诉案件转为自诉案件的和解程序。当事人有权进行和解并签订协议书。自诉案件包括被害人报案、提供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但某些案件不适用调解程序。审理期限根据被告人是否羁押有所不同,未羁押的应在六个月内宣判。
刑事案件开庭时,被告人家属与被告人之间的交流限制以及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家属必须遵守法庭纪律,未经批准不得与被告交流。对于违反法庭秩序的行为,审判长有权制止,情节严重者将受到罚款或拘留等处罚。开庭前需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相关文书并通知检察院、辩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