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诉书:申诉人应按规定如实填写《申诉书》,一式三份,其中两份提交仲裁委,一份留存。
2、身份证明:申诉人是劳动者,需提交本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申诉人是用人单位,需提交本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
3、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包括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协议)、解除或终止合同通知书、工资单(条)、社会保险缴费证明等材料及复印件。
4、其他材料:根据立案审查的需要,申诉人应根据仲裁委的要求,提交能够证明被诉人身份的相关材料。如被诉人是用人单位,需提交工商注册登记相关情况的证明;如被诉人是劳动者,需提交本人户口所在地、现居住地地址、联系电话等。
要确定所发生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以及是否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需明确与单位之间关系的性质,即劳动关系、劳务关系还是其他民事关系。
1、劳动关系及事实劳动关系受法律保护,员工需证明其存在。证明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工资卡记录、休假条、交接单、工作证、工作服等。
2、劳务关系不受劳动法保护,需通过民事诉讼解决。劳动者应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避免将劳务关系误认为劳动关系。如果确定双方是劳务关系,应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需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超过期限将丧失实体权利。
申请劳动仲裁时,申诉主体包括申诉人和被诉人。申诉人需注意使用身份证上的名字,若与劳动合同上的名字不一致,需提供公安机关开具的证明。单位作为申诉人时,应使用全名,相关名字与公章及工商机关备案需一致。被申诉人必须与申诉人存在劳动关系。
申请劳动仲裁时,需正确确定申诉请求。并非所有争议都属于劳动仲裁受理范围,也不是所有仲裁请求都能得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支持。申诉人应了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以避免无效的申请。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一年,期间会因为不同情况有所中断或中止。申请劳动仲裁时,需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经过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后组成仲裁庭。仲裁程序包括答辩、公开进行、当事人到庭义务等。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会及时作出裁决,裁决
员工因违反公司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辞退的合法性,以及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解决途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造成重大损失时,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情况,员工可以通过协商、劳动争议调解、投诉反映、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劳动仲裁终局裁决的上诉问题。当事人对于劳动仲裁裁决无权上诉,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终局裁决包括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等争议,而管辖则根据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内容,涉及案件信息、审理过程、申请人的诉求、被申请人的答辩、事实查明、证据确认、裁决结果等方面。裁决结果分为一裁终局和非一裁终局,并说明了裁决书的生效及司法救济方式。文章还提到了裁决书的使用说明,包括裁决书的签署、送达及执行等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