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引起了人们关于选举法修改与我国人权建设的关系的热议。
30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正在渐进式地有序发展,其中,尤以人权建设的进步为显著标志。“尊重与保障人权”入宪,是我国公民宪法权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人权”是一个抽象概念,只有具体化为公民的一系列平等权利、政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等,才谈得上真正的“尊重”和“保障”。而在所有这些具体的公民权利中,起着重大的关键性作用的,是公民的平等选举权,因为平等的选举权不仅是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实现其他公民权利的根本前提和必要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社会各界普遍认同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之审议选举法修改,是我国人权发展的又一个重大举措。
此次审议选举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一是改变现行选举法的农村与城市按照“4∶1”的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规定,修改为按照城乡相同的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将原选举法第十二、十三、十四条合并改为第十四条,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本级选举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第一款)将第十六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二是关于适当提高基层代表、妇女代表的比例方面的修改;三是关于选举程序中的一些技术性规定的修改或补充。对此,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了从“4∶1”到“1∶1”的变化。这是因为,原先的“4∶1”不仅鲜明地凸显了农村公民与城市公民在实现其选举权时虽然有“一人一票”的“同票权”,但这“同票”,却是“不同值”的,差距竟高达四倍之多。这就不由得使人们联想起医疗、交通等事故赔偿中的“同命不同价”,不由得使人们联想起征地拆迁、社会保障、医疗待遇、招生考试等等中的巨大的城乡差别待遇,不由得使人们联想起经济建设工作中财政资金分配、国家物资调拨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城市与乡村的某些不同待遇。
山西省曲沃县法院对吉县原副县长姜*仲破坏选举一案的审理结果。姜*仲为了当选吉县人民政府县长,指使他人贿赂部分吉县人大代表。法院认定姜*仲及同谋犯破坏选举罪,分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缓刑执行。此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差额选举的法律含义和实际操作。差额选举允许更多候选人参与竞选,提高了选举的民主化程度,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并增强当选代表的公仆意识和责任心。差额选举有两种方式:直接差额选举和预选后正式差额选举。在我国,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
中国人大会议一项重要议程是修改“选举法”。在提交大会审议后,代表讨论修正案草案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天,但讨论中还是提出不少意见,因为这选举法规范的是人大代表的选举。实施细则算地方法规,只要地方人大常委展开立项论证、然后加以修改,就可通过实施。当然修改的
但北京律师段军认为除非有切实的动作来缩小城乡差距,否则修正案很难单独解决问题。段认为,选举法之前就有过几次修改,这次只是幅度更大而已,而且之前的修改也没能帮助解决农村问题。段对草案的态度有所保留,认为很难帮农民解决诸如工资增长及社会保障等棘手问题。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