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国票据法》第53条和我国《票据法》第59条的规定,付款人在付款汇票时受到合法适当履行规则的限制。
根据《英国票据法》第53条的规定,适当付款是指付款人在汇票到期日或到期日后,向持票人善意付款,并且对于该持票人在汇票所有权上的瑕疵一无所知。
我国《票据法》第59条也规定,只有付款银行在依法审查汇票和提示人身份的基础上进行付款行为,才能消灭票据关系。而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如果以恶意或有重大过失付款,应当自行承担责任,真实权利人的请求权并不因此而消灭。
我国票据法对担当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明确规定。
根据票据法原理和我国的民事代理法,如果代理付款人依法进行了汇票审查并代理付款,那么汇票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将消灭。但被代理的付款人仍有权向代理付款人要求票款退还。
换句话说,在代理关系外部,代理付款人的合法付款行为具有票据法上的效力。但在代理关系内部,代理付款人的行为后果应由被代理的付款人承担。
当付款人经审票后合法付款,但出票人未能按约提供票据资金或票据资金不足时,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何处理呢?
根据多数国家票据法奉行的票据关系无因性原则,付款人的付款行为仍然有效,原票据关系将消灭。但付款人可以根据票据资金关系或民事合同关系向出票人追偿,而出票人则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和惩罚性责任。
然而,我国票据法对于票据关系无因性原则的立场尚不确定。在票据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付款人实际上有权依法拒绝支付票款,这将导致票据追索权关系的产生。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票据制度的作用,而且没有解决付款银行在未收到资金情况下付款的追偿依据问题。
商业承兑到期后,如果没有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可以背书转让,如果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不得转让。汇票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或者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不得背书转让;背书转让的,背书人应当承担汇票责任。背书转让具有更强的转让效力。通过背书的方式转让票据权利
收款人取得出票人发出的汇票后,即取得票据权利,一方面就票据金额享有付款请求权;另一方面,在该请求权不能满足时,即享有追索权。出票行为是单方行为,付款人并不因此而有付款义务,只有付款之权限。出票人委托他人付款,一旦该行为成立,就必须保证该付款能得以实现
付款人承兑汇票后,应当承担到期付款的责任。
收款人取得出票人发出的汇票后,即取得票据权利,一方面就票据金额享有付款请求权;另一方面,在该请求权不能满足时,即享有追索权。出票行为是单方行为,付款人并不因此而有付款义务,只有付款之权限。这一规定表明,收款人在向付款人行使票据权利而得不到满足时。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