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索权的实质要件是指引起追索权行使的原因,也称为追索原因。追索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主要情况:
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当持票人向承兑人提出承兑要求但遭到拒绝时,持票人有两种选择:
(1) 等到票据到期日再要求付款,若再次被拒绝,可以行使追索权;
(2) 直接行使追索权,无需等到票据到期日再要求付款。因此,不获承兑是引起追索权行使的一种原因。
不获付款可以分为以下情况:
(1) 付款人明确表示拒绝付款;
(2) 付款人经过宣告破产、解散、歇业;
(3) 付款人死亡、逃避或其他原因导致持票人无法获得付款。
对于不获付款的情况,持票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行使到期追索权或期前追索权。
根据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43条的规定:
当汇票到期未获付款时,持票人有权对背书人、出票人和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即使在到期前,持票人也可以行使追索权的情况包括:
(1) 汇票全部或部分未获承兑;
(2) 付款人无论是否承兑,在未经法院裁定停止付款或对其财产执行无效时;
(3) 不获承兑的汇票出票人破产。
台湾票据法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票据法对于追索权行使的原因也作出了与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类似或相近的规定。
我国《票据法》第61条第2款规定:
在汇票到期日之前,持票人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行使追索权:
(1) 汇票被拒绝承兑;
(2) 承兑人或付款人死亡或逃匿;
(3) 承兑人或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或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
票据的追索权行使及通知义务。持票人在票据被拒绝承兑或付款后,需及时向被追索人发出通知,否则需承担前手因此产生的额外费用赔偿责任。通知可采用书面邮件、电传、传真等多种形式,按前手法定地址发出即视为履行通知义务。此规定旨在平衡持票人与前手间的利益关系,确
付款请求权与追索权的区别,以及付款人的形式审查义务,包括票据的样式、记载事项、更改情况、签章和金额等。持票人享有的第一顺序权利是付款请求权,而追索权则是第二顺序权利。付款人在处理票据时需认真审查各项内容,以确保票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中国票据背书的追索权相关问题。持票人在行使追索权前需先行使付款请求权并遭拒绝。只有在汇票被拒绝付款等特定情形下,持票人才可对所涉及的背书人、出票人等行使追索权。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票据背书的注意事项,如背书日期、委托收款、质押等细节问题。
法律规定的禁止背书转让的三种情形:被拒绝承兑的汇票、被拒绝付款的汇票以及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汇票。法律禁止这些汇票进行背书转让,因为它们已经失去了支付保障或持票人已失去了对其前手的追索权。背书人转让这些票据时,需承担汇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