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索权的实质要件是指引起追索权行使的原因,也称为追索原因。追索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主要情况:
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当持票人向承兑人提出承兑要求但遭到拒绝时,持票人有两种选择:
(1) 等到票据到期日再要求付款,若再次被拒绝,可以行使追索权;
(2) 直接行使追索权,无需等到票据到期日再要求付款。因此,不获承兑是引起追索权行使的一种原因。
不获付款可以分为以下情况:
(1) 付款人明确表示拒绝付款;
(2) 付款人经过宣告破产、解散、歇业;
(3) 付款人死亡、逃避或其他原因导致持票人无法获得付款。
对于不获付款的情况,持票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行使到期追索权或期前追索权。
根据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43条的规定:
当汇票到期未获付款时,持票人有权对背书人、出票人和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即使在到期前,持票人也可以行使追索权的情况包括:
(1) 汇票全部或部分未获承兑;
(2) 付款人无论是否承兑,在未经法院裁定停止付款或对其财产执行无效时;
(3) 不获承兑的汇票出票人破产。
台湾票据法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票据法对于追索权行使的原因也作出了与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类似或相近的规定。
我国《票据法》第61条第2款规定:
在汇票到期日之前,持票人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行使追索权:
(1) 汇票被拒绝承兑;
(2) 承兑人或付款人死亡或逃匿;
(3) 承兑人或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或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
支票的追索权及其法律责任。支票作为一种特殊的票据形式,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实现出票人的支付责任。当支票付款被拒绝或无法及时实现时,持票人有权向出票人追索付款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票据责任。为保护持票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支票的追索权进行了保护,出票人应
保付与保证在适用范围、票据行为人、付款效力以及行为人责任等方面的区别。保付仅适用于支票,付款人承担绝对付款义务;而保证适用于汇票及本票,不涉及支票,保证人需与被保证人承担相同责任。两者在票据法上效力不同,涉及追索权和权利义务的消灭也不同。
追索权的行使和要求。持票人在票据被拒绝承兑或付款后,可以向其前手要求偿还票据金额、利息和相关费用。行使追索权需符合票据法规定的期限和获得拒绝证明。商业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特定情况下可行使追索权。持票人在通知前手时应遵守法定地址和期限。追索权行使可不按票
汇票上的拒绝事由通知的相关内容。文章介绍了通知的定义、定性的分歧以及我国的相关立法模式。同时,文章还讨论了通知义务人的免责情况,确定了追索对象,并介绍了被追索人清偿和追索人受偿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