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票据持有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享有一定的时效期限。具体规定如下:
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计算,时效期限为两年。对于见票即付的汇票和本票,时效期限为自出票日起计算的两年。
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时效期限为自出票日起计算的六个月。
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时效期限为自被拒绝承兑或被拒绝付款之日起计算的六个月。
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时效期限为自清偿日或被提起诉讼之日起计算的三个月。
票据的出票日和到期日由票据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确定。
作为票据承兑人,在接受承兑后,必须遵循汇票上的付款要求,不能附加任何条件,不能改变承兑日期。汇票上记载的事项是由商品交易双方协商达成并具有法律效力,不可随意变更。承兑人还须在汇票正面注明“同意按汇票要求到期支付票款”的字样,注明承兑日期并签章。一旦承兑,票据具有法律效力,承兑人不能撤销承兑。
汇票在承兑前必须进行提示,因为汇票一般由债权人执存,付款人通常不知道票据在谁手中。只有持票人出示汇票时才能办理承兑业务。执票人必须在票据到期前向付款人进行提示,并证明债权人的身份。付款人在收到执票人的提示后,应根据规定作出付款与否的答复。由于汇票的到期日是从承兑日算起的,因此持票人应尽早进行承兑。付款人在汇票承兑前对汇票不承担任何责任。提示承兑是执票人取得票款的重要程序,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以确保债权按时清偿。
如果执票人向付款人提示票据后,付款人不予承兑或无法承兑,属于拒绝承兑行为。在汇票被拒绝承兑后,除非事先有其他约定,执票人应让付款人所在地的公证机关出具“拒绝证书”。拒绝证书上必须写明拒绝的理由、金额、年月日等内容,并加盖公证机关的章。持有“拒绝证书”的执票人可以向汇票的转让人或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
支票的追索权及其法律责任。支票作为一种特殊的票据形式,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实现出票人的支付责任。当支票付款被拒绝或无法及时实现时,持票人有权向出票人追索付款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票据责任。为保护持票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支票的追索权进行了保护,出票人应
承兑汇票中最后持票人的确认问题,包括公示催告中失票人的身份确认、背书转让的连续性证明、票据交付行为的法律效力及票据返还请求权的模糊概念等。对于不诚信的出卖人及中间人倒卖票据导致的纠纷,法律界存在不同观点和处理方式。同时,对于票据权利的返还和赔偿也存在
转账支票未送存的票据追索权问题。根据票据法规定,转账支票未送存不会影响支票的追索权。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等情形下,持票人可行使追索权。同时,支票分为支取现金和转账支票,各有特定用途。支票出票后的效力涉及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的责任与权利。出票人承担保证
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将受到刑事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情况,如虚开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等,所对应的不同刑罚和罚金。同时,对于单位犯罪,单位和直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