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票开具资格来说,主要分为自行开票和税务代开两种。
1、自行开票:当企业注册完成后,就可以申请税控和发票,拥有开发票的资格。之后公司再配备电脑和针式打印机设备,就可以开始自行开票了(所有发票都必须加盖发票专用章,财务章是不可以的)。
2、税务代开:当部分法人单位或个人没有开发票的资格或无开专用发票的资格,可以前往税务局开具发票,这就是税务代开。(主管税务机关代开时,要求现场缴税;如果发票作废,税款退回流程复杂、周期长。因此建议创业者们认真核查开票信息及客户的开票需求)
如果创业公司的注册地址是租用的,就一定要取得并留存好租房费用发票,这是因为如果公司在后期的经营过程中没有租房费用发票,会遇到很多麻烦,诸如政府办事、公司注销等。另外,如果房东没有开具发票的资格,创业者可以说服房东前往税务局开具租房费用发票,同时创业者也可以此来作为成本花费证明,减轻税负。
需要注意的是,新企业需要完成税控办理及票种核定后,才能开具发票。如果企业不知道该怎样办理,可以选择代办,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做更重要的事情。
《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据此,凭发票报销的钱款不属于工资范畴。它只是企业对于员工因工作发生的相关费用的一种补偿,如员工出差产生的差旅费、伙食费、长途电话费等,通常是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进行实报实销,且数额也不固定。但有的用人单位按月固定给予职工以发票报销费用,规避国家税收监管,是违法的,更不宜认定为工资。
对于“发票换工资”,不少企业都说是“为了给职工合理避税”。表面看起来,员工、单位都得利,但事实上,眼前的利益确实有职工的份,长远来看,对职工则是伤害。比如,对于职工而言,损害的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伤保险等,因为职工的社会保险、公积金等社会福利,是以企业账面的工资数为基础进行计算的。这些账面工资数额被压低后,职工的社会福利也随之被压低,结果是直接影响职工的各种社会保障待遇。
另外,如果职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职工要求企业补偿经济补偿金时,职工所获的赔偿数额 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大打折扣。
承兑汇票中最后持票人的确认问题,包括公示催告中失票人的身份确认、背书转让的连续性证明、票据交付行为的法律效力及票据返还请求权的模糊概念等。对于不诚信的出卖人及中间人倒卖票据导致的纠纷,法律界存在不同观点和处理方式。同时,对于票据权利的返还和赔偿也存在
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将受到刑事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情况,如虚开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等,所对应的不同刑罚和罚金。同时,对于单位犯罪,单位和直接责任
倒卖发票中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倒卖发票中间人的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发票罪,将被判处相应刑罚并罚款。文章还介绍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五种犯罪手段,以及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刑事责任。对单位和个人犯相关罪行都有明确的法律处罚规定。
交通事故赔偿一般情况下没有开发票的要求,但受害人可以要求对方开具发票。交通事故赔偿需要对方发票的要求在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交通事故理赔要注意财产险的理赔时效为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