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票据法 > 票据法其它知识 > 票据管理 > 在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

在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

时间:2020-05-25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2348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各种电商平台经营得风生水起,各种打折优惠活动让人眼花缭乱。大家因为促销的优惠价格也纷纷开始团购消费。然而却出现了商家以“活动优惠力度大,开发票亏本”为由拒绝开具发票。本来朋友们兴致勃勃的一起聚餐,却因为发票的事情丧气而归。有人质疑:在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手心律师网小编告诉您答案!

一、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

应该有发票。理由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第四章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规定,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有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二、商家拒绝开发票该怎么办?

地税:商家拒开发票可处万元以下罚款

**秦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锋说,团购不开发票是违法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务法》相关规定,消费者有权索要购物或消费凭证。团购网站仅作为信息发布平台提供团购信息,消费者实际是与商家发生消费关系,商家若拒绝提供发票,涉嫌偷税漏税。

当消费者遇到商家以各种理由拒开发票时该怎么办?现实生活中一些经营者会以打折、抹零、赠送礼品、送代金券等手段,诱导消费者放弃索要发票,以各种理由拒开发票,或者以其他单据或白条代替发票,更有甚者借用发票、使用假发票等,此类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以团购为理由拒绝开发票也是违法行为。

“商家不能以任何理由来推诿消费者,如果商家拒开发票,经查属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对其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商家如果拒开发票,消费者可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或是直接向主管税务机关投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市消协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新《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等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经营者必须出具。如遇到网络餐饮团购店家不按规定开具发票的,可向税务部门进行举报。

记者了解到,无论消费者何时需要开具发票,只要能提供相关消费凭证,商家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开票,不管是不是团购。如果消费者遇到商家以各种借口拒开发票,可直接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投诉,相关部门可上门查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赋予业主委员会民事主体资格的合理性

    现实中业委会缺乏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所带来的问题。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业主自治管理模式在现实中的可行性及遇到的困惑问题,如身份尴尬导致的合同签订、发票开具和资金保管等问题。建议赋予业委会民事主体资格,认为业主委员会应作为其他组织享有法律主体地位,对物

  •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的问题,根据发票管理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网上团购应该提供发票。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是违法行为,消费者有权索要发票,商家若拒绝提供发票,涉嫌偷税漏税。消费者在遇到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时,可以向税务部门举报或拨打纳税服务热线投诉。

  • 承兑汇票中最后持票人的确认问题

    承兑汇票中最后持票人的确认问题,包括公示催告中失票人的身份确认、背书转让的连续性证明、票据交付行为的法律效力及票据返还请求权的模糊概念等。对于不诚信的出卖人及中间人倒卖票据导致的纠纷,法律界存在不同观点和处理方式。同时,对于票据权利的返还和赔偿也存在

  • 某市市民李先生购车发票问题引发纠纷

    李先生购车发票问题引发的纠纷。李先生在某汽车4S店购车后未立即获得发票,销售人员告知需要等到6月初才能开具发票。一个月后,李先生被告知需要补买保险才能开具发票,他认为这是强迫消费的行为。目前纠纷仍在协商中。

  • 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法律责任
  • 倒卖发票中间人的刑事责任
  • 买的开发商的房子楼板裂缝怎么要求赔偿
票据法其它知识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