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也称为重整计划的完成,是指债务人按照重整计划规定的内容完成债务清偿和企业再建等工作的状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由债务人负责执行,受管理人监督。重整计划规定的执行监督期满时,管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监督报告。重整计划的执行完毕标志着企业恢复经营、重新开始的起点,同时也是未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根据重整计划享有权利的诉讼时效开始计算的起点。因此,监督报告的提交是否能够说明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是企业重整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重整程序中,各级法院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应慎重使用裁定,原因如下:
1. 司法文书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如果法院在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情况下盲目裁定,会损害司法权威。
2. 重整计划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元,重整手段多样,执行时间长,企业管理深入,对专业知识要求高。要求法院在短时间内对监督报告进行实质性审查是不太实际的。相反,由管理人监督重整计划的执行,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更为合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
1. 重整计划由债务人负责执行。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后,管理人应当将财产和营业事务移交给债务人。
2. 自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之日起,在重整计划规定的监督期内,由管理人监督重整计划的执行。在监督期内,债务人应当向管理人报告重整计划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
3. 监督期届满时,管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监督报告。管理人的监督职责在监督报告提交之日起终止。重整计划的利害关系人有权查阅管理人向法院提交的监督报告。在管理人申请的情况下,法院可以裁定延长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期限。
4. 经人民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对债务人和全体债权人均具有约束力。债权人未按照法律规定申报债权的,在重整计划执行期间不得行使权利。在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债权人可以按照重整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的清偿条件行使权利。重整计划不影响债务人的保证人和其他连带债务人享有的权利。
企业破产清算中资不抵债的处理方式。当企业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清算组需按法定顺序进行清偿,若资不抵债则应立即申请破产并由法院指定新的清算组处理。同时,清算报告详细阐述了公司登记情况、清算组情况、债权人通知和公告情况、资产负债状况等内容。
破产清算评估办法,包括审查企业提供的破产基准日资产负债表及相关会计资料、无效行为审查、资产清查和评估范围。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清算组织的组成和职责,包括接管维护、资产清理计算和分配以及其他相关工作。通过本文,读者可以了解破产清算评估办法的详细内容和清算
企业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的详细程序和流程,包括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召开债权人会议、确认破产财产和债权、拨付破产费用、破产财产清偿顺序、破产清算的结束等步骤。清算组由法院指定,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破产财产在优先支付破产费
公司破产清算时是否需要认缴全部到位的问题。依据企业破产法,破产清算时会审查股东出资是否到位,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出资人需缴纳认缴的出资。同时,破产债权人的权利包括申请启动破产程序、参与债权人会议、提供证据等。在实践中,债权人还可以申请回避、提出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