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破产程序终结的裁定,管理人应在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十日内,向债务人企业的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在管理人办理完注销登记之后,破产企业的法人主体资格将被消灭。
管理人于办理注销登记完毕的次日起终止执行职务。但如果还存在未完结的诉讼或仲裁事项,管理人仍需要处理遗留事务,并不能在此时终止执行职务。
对于未得到清偿或未完全得到清偿的破产债权人,在破产程序终结之后,无权向破产企业的出资人或股东提出偿债请求。
破产人的保证人或其他连带债务人,在破产程序终结之后,对债权人未依破产清算程序获得清偿的债权,应继续承担清偿责任。
如果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发现新增的破产财产,应按照程序在债权人之间按比例分配。在某些国家,这被称为“债权的追加分配”。
如果在破产清算案件审理中发现了漏洞或破产欺诈等行为,法院仍可受理,并采取适当措施对受损利益的人予以救济。
破产清算案件终结后,有关破产案件账册和卷宗材料的保管是必要的。在某些国家,法院租用仓库来存放这些资料,有的是永久保管,有的是一定期限的保管。由于破产案件涉及公共利益事宜,纳税人出资来保存对市场交易信用链条极为重要的破产账册和卷宗材料。
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经人民法院裁定认可后,由管理人执行。如果管理人实施多次分配,应当公告本次分配的财产额和债权额。最后分配时,应在公告中指明并载明相关事项。
对于附生效条件或解除条件的债权,管理人应当将其分配额提存。如果生效条件未成就或解除条件成就,分配额应当分配给其他债权人;如果生效条件成就或解除条件未成就,分配额应当交付给债权人。
债权人未受领的破产财产分配额,管理人应当提存。如果债权人自最后分配公告之日起满两个月仍不领取,视为放弃受领分配的权利,管理人或人民法院应当将提存的分配额分配给其他债权人。
在破产财产分配时,对于诉讼或仲裁未决的债权,管理人应当将其分配额提存。如果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满两年仍不能受领分配,人民法院应当将提存的分配额分配给其他债权人。
破产企业中企业不交会计账簿的情况,指出企业破产后若主要责任人不交会计账簿等材料,人民法院可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破产重整与破产清算的区别,包括直接目的、适用对象、申请权人、利害关系以及合意的性质和地位等方面的不同。
公司破产清算后债权归属问题。破产清算过程由清算组接管公司并对破产财产进行清算、评估、处理和分配。剩余财产分配分为确定分配方案和执行分配方案两个步骤。不同类型的企业应有不同的分配方案,且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多项职权,包括处理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等。
公司破产清算过程中债权人的保全措施问题。在破产清算期间,债权人无法申请保全措施,破产财产的构成条件包括破产企业可独立支配、在破产程序终结前属于企业财产并且可强制清偿的财产。破产财产的范围涉及多个方面,清偿顺序依法规定,若破产财产不足以满足同一清偿顺序
个人债务集中处理的法律解释,包括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的程序、原则和精神,以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债务清偿顺序。同时,也讨论了公司债务清偿顺序,包括破产企业的债务清偿顺序和破产费用的支付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