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现行立法中,破产程序被称为“破产清算组”。一旦破产宣告,管理和清算破产财产的工作变得繁重而复杂。这涉及大量法律事务和专业性较强的非法律事务,超出了法院的能力范围。法院作为独立的司法机关,具有公法性质,难以胜任破产财产的管理、变价和分配等私法事务。因此,不宜由法院来处理这些事务。
在破产程序中,破产人是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到限制的主体,债权人会议也不适合担任破产管理人的角色。如果由它们之一担任破产管理人,由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难保证其行为完全公正和合理。因此,成立专门机构作为破产管理人是必要的,它在破产程序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我国现行立法关于破产管理人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也十分简单和不完整。这不利于实现破产程序的目的,也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基于我国现行破产立法规定,我们对破产管理人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公司解散时的实物资产分割方式。清算时,实物资产可折现用于偿还债务,剩余财产按照股东出资或持股比例分配。清算期间,公司不得从事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财产不得分配给股东,直到债务清偿完毕。公司破产清算流程包括解散决议和清算组成立、债权人通知和公告、清算方
单位破产后职工丧葬费用的清偿问题。依据我国破产法规定,破产财产清偿顺序包括职工工资、福利和补偿金,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以及普通破产债权。若破产财产不足,按比例分配。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中国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的法律与政策。法律方面,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等规定,明确了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的清偿顺序。政策上,针对政策性破产的职工安置给予特殊优惠,如土地使用权等用于解决职工安置问题,新《破产法》也为政策性破产
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方式和任职条件。不同国家的立法存在差异,选任方式包括法院选任、债权人会议选任,并允许债权人会议另行选任。破产管理人需具备管理和清算事务的能力,最适合由会计师、律师等通晓财务、经营、法律、经贸知识的人士担任。不同国家对破产管理人的身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