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现行立法中,破产程序被称为“破产清算组”。一旦破产宣告,管理和清算破产财产的工作变得繁重而复杂。这涉及大量法律事务和专业性较强的非法律事务,超出了法院的能力范围。法院作为独立的司法机关,具有公法性质,难以胜任破产财产的管理、变价和分配等私法事务。因此,不宜由法院来处理这些事务。
在破产程序中,破产人是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到限制的主体,债权人会议也不适合担任破产管理人的角色。如果由它们之一担任破产管理人,由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难保证其行为完全公正和合理。因此,成立专门机构作为破产管理人是必要的,它在破产程序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我国现行立法关于破产管理人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也十分简单和不完整。这不利于实现破产程序的目的,也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基于我国现行破产立法规定,我们对破产管理人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企业破产后拖欠工资的处理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企业破产后拖欠职工的工资具有优先受偿权,清偿顺序包括职工工资和相关费用、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等,破产财产不足时按比例分配。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企业更换法人后的债务承担问题。企业工商登记事项变更时,原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公司承担。更换法人不影响公司贷款还款责任,债务的承担者是公司而非个人。在公司破产时,债务清偿顺序依照法律规定,优先清偿职工权益、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
审计破产清算费用的计算方法和实施步骤。审计破产清算的费用按照计件收费标准和计时收费标准来计算。计件收费标准根据资产总额的不同区间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同时还提到了鉴证项目收费标准和验证资本比例收费。实施步骤包括企业资产状况的核实和企业负债状况的审定,最
企业破产程序中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共益债务的情形及处理方法。文章分析了企业破产法中关于共益债务的六种情形,指出在第(五)、(六)种情形下,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共益债务的可能性较大。对于处理方法,管理人可向法院说明情况,请求宣告债务人破产并裁定终结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