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之前的重新整顿和调整的一种程序。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有权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
重整申请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提出申请: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
2. 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对重整申请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3. 债务人与债权人协商:在法院主持下,债务人与债权人进行协商,制定重组计划,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以一定方式清偿债务。
4. 法院审查重组计划:人民法院对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的重组计划进行审查,判断是否合法合规。
5. 审判裁定:人民法院根据审查结果作出相应的审判裁定,决定是否批准重整申请。
破产债权具有以下特征:
1. 基于破产程序开始前的原因成立:破产债权是基于债务人在破产程序开始前产生的债务。
2. 无财产担保的请求权:破产债权是一种无财产担保的请求权,即债权人没有特定的财产作为担保,只能通过破产清算程序按比例受偿。
3. 需要依法申报和确认:破产债权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申报和确认,才能享受破产清算程序下的受偿权。
破产财产的分配顺序如下:
1. 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
2. 清偿劳动债权。
3. 清偿破产人欠缴的税款。
4. 清偿普通破产债权。
用人单位进行裁员的条件与程序。条件包括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严重困难、企业转产或技术革新等情况下,可依照法律规定裁员。程序上,用人单位需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制定裁员方案,最终经过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裁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发展历程。旧法存在局限性和不足,经过修订形成了新法。新法旨在规范企业破产程序,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并引入重整制度,使破产法成为企业复兴的法律工具。旧有破产含义已随时代变迁,现代定义更强调无力清偿债务的状态而非法律后
破产企业中企业不交会计账簿的情况,指出企业破产后若主要责任人不交会计账簿等材料,人民法院可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破产重整与破产清算的区别,包括直接目的、适用对象、申请权人、利害关系以及合意的性质和地位等方面的不同。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及债务处理方式。在破产申请受理后,相关民事诉讼或仲裁程序中止,管理人接管财产后继续。起诉需向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提起。债务不会因破产而消失,需通过破产清算或重整过程偿还。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为企业破产重整提供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