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计划的执行不能包括债务人不执行和不能执行两种情形。当重整计划无法执行时,人民法院在管理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下,应当裁定终止重整计划的执行,并宣告债务人破产。
在执行不能而终止的情况下,债权人在重整计划中作出的债权调整承诺失去效力,其基于让步而放弃的债权恢复原状。债权人在重整计划执行过程中已经接受的清偿仍然有效,无须返还;其债权未受清偿的部分将作为破产债权参加破产清算程序。然而,如果同顺位债权的各债权人在重整计划执行中已经接受的清偿未达到同一比例,则破产分配时应当首先对其中受偿比例较低的债权人进行分配;已受偿比例较高的债权人只有在其他同顺位债权人同自己所受的清偿达到同一比例时,才能继续接受分配。例如,甲、乙同为普通债权人,按照重整计划应获得20%的清偿,在重整计划执行终止时分别已获得10%和8%的清偿。在破产分配中,应先给乙补足该2%的未清偿部分,然后以剩余的破产财产对两人进行按比例分配。
在执行不能而终止的情况下,已经为重整计划的执行提供的担保继续有效,管理人有权依据担保协议,请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
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债务人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交执行报告。人民法院经审查确认后,裁定终结破产案件。自法院裁定终结破产案件时确认的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之日起,债务人对于依照重整计划减免的债务免除清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债务人不能执行或者不执行重整计划的,人民法院经管理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请求,应当裁定终止重整计划的执行,并宣告债务人破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按照重整计划减免的债务,自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时起,债务人不再承担清偿责任。
破产重整程序的法律流程,包括重整事由的出现、重整申请的提出、法院审查申请、管理人的指定、债权人通知和公告、债权申报和核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债务人自行管理财产和经营事物、提交重整计划草案、债权人会议讨论和表决、法院批准重整计划、重整计划的执行、重整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发展历程。旧法存在局限性和不足,经过修订形成了新法。新法旨在规范企业破产程序,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并引入重整制度,使破产法成为企业复兴的法律工具。旧有破产含义已随时代变迁,现代定义更强调无力清偿债务的状态而非法律后
重整计划的执行期限的法律规定和重要性。我国新《破产法》规定由管理人监督重整计划的执行,执行期限是重整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对保护债权人权益和规范债务人执行具有显著作用。国际上一般对重整计划的执行规定了6到12个月的重整期限。我国新法没有强制规定执行期限,
股份公司重整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提出重整申请、法院对重整申请的受理以及重整计划的执行。债务人或债权人可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经过审查后,符合法律规定的将进行重整并公告。在重整期间,债务人在管理人的监督下可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