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申报期限是指债权人向法院申报其债权的固定期间。这一期限的设定对于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只有在债权人人数和债权数额确定的情况下,才能召开债权人会议并进行清算分配。
对于债权申报期限的立法体例,存在法定主义和法院酌定主义两种观点。我国破产法采用了法定主义的立法原则。根据法定主义,收到法院通知的债权人必须在收到通知后的30日内申报债权,而未收到通知的债权人则必须在公告发布之日起的3个月内申报债权。因此,债权人收到通知的当日或公告发布的当日不计入债权申报期限。
债权申报是指债权人在破产案件受理后,按照法定程序主张并证明其债权,以便参加破产程序的法律行为。
债权申报具有以下特征:
债权申报制度是指与债权申报相关的法律规则,在破产法中具有重要意义。该制度是债权人集结一处,按照法律规定实现集体公平受偿的必要程序。因此,债权申报制度必须坚持保护各债权人实体权利和维护公平清偿秩序的原则。
债权申报中的特别情形。文章详细解释了职工债权、利息请求权、待定债权、连带债权、连带债务人的代位求偿权等概念,并指出相应情形下如何进行债权申报。文章还涵盖了连带债务的债权人权利、待履行合同相对人的赔偿请求权等内容。
破产债权人代理人的权利与义务。债权人的权利包括启动破产程序、平等参与破产程序、提供证据、申请回避、提出管辖权异议和申请复议。债权人的义务包括停止强制执行、遵守会议规则和决议以及遵守和解协议。了解这些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债权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破产债权确认之诉的申报程序及要求。债权人需依法在规定的期限内申报债权,否则无法提起破产债权确认诉讼。特殊债权如职工劳动债权和公法意义上的税收债权无需申报。债权确认诉讼指在债务人和债权人对破产管理人审核的债权有异议时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本文主要讨论狭
公司注销的相关法律规定。公司注销发生在企业破产、被收购、经营期限届满无法续期或内部解散等情况下,需向登记机关申请终止法人资格。注销前,公司需依法进行清算,包括成立清算小组、进行清算工作、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并提出清算方案。清算方案包括清算费用、员工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