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企业被宣告破产,管理人将接管企业,并首先对职工信息进行整理。这包括职工名册、劳动合同、职工档案、社会保险资料、工资账户、工伤和病患情况等。
1、职工档案整理
根据企业备案档案和劳动合同等文件,确认职工身份,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参加工作时间、工作年限、工作岗位、工伤、非工伤患病、工资等。与当地社保部门合作,了解职工实际情况。对于管理制度相对健全和规范的民营企业,可以参考国企的调查模式进行职工情况调查。对于制度缺乏、管理不规范的民企,应委托当地律师进行尽职调查,包括户籍查询、社保档案查询、人事部门调档、地方区档案局查询、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备案查询、电子求职信息排查等。
2、职工工作年限计算
这一步非常重要,关系到职工债权计算的准确性。在摸排职工情况后,记录职工的工作年限、是否视同缴费、是否合并计算、是否断档断签断缴社保等情况。核实职工工作年限可以通过查阅企业员工基本档案、劳动合同、职工考勤表、企业人事部门的人事异动单或审批表、职工辞职离职的文件或通知、工资和福利的发放单、企业为职工缴付社保的单据、企业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名单等。重点查清职工的入职和离职时间,核实职工在本企业工作是否连续。由于大多数破产企业管理混乱,如果前述档案或文件不慎遗失或损毁,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证明职工工作年限的情况下,职工需承担举证责任。工作年限计算通常具体到月份,不超过15天按半个月计算,超过15天但不满一个月按一个月计算。
与资产类债权相比,职工债权的核实工作更加繁杂,具体如下:
1、职工债权的基础调查
破产企业的财务审计由管理人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计师事务所会对职工债权进行专项审计,并出具专项审计报告。该专项审计报告作为职工债权调查的初步依据。结合企业财务会计材料,从员工工资及福利等发放情况入手,对企业应发但未发给职工的工资及福利等进行初步统计,编制职工债权调查表。
2、职工债权的详细核查
(1)核实职工基本信息,计算职工债权总额
首先核对职工债权调查表中的职工信息是否与职工档案信息一致,然后结合职工的工作年限、个人工资情况、代扣代缴费用情况、应支付职工的经济补偿或赔偿等计算职工债权,并与职工债权调查表进行核对。
(2)核实职工工资标准,确保计算结果合理有依据
工资标准是核实职工工资的重要依据,包括个人工资标准、企业平均工资标准、统筹地区的企业平均工资标准和行业工资标准。调查核实工资标准的目的是确保职工劳动债权的准确性,并在处理职工劳动债权异议时提供依据。个人工资标准依据劳动合同和职工在企业破产受理之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确定,企业平均工资标准包括集体劳动合同的工资标准和同工种的工资标准,统筹地区的企业平均工资标准由政府有关部门统计的年度企业平均工资确定,行业工资标准以国家有关行业普遍执行的工资标准为依据。
(3)核实劳动仲裁和判决确认的职工债权
要对劳动仲裁和判决确认的职工债权进行清查,确认判决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将工伤赔偿费用等计入职工债权。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48条的规定,管理人在调查后列出债务人欠职工的债权清单,并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职工债权表、职工债权审查情况、公示期限、处理异议的方式以及管理人的联系方式。公示方式应符合法律要求,如登报公示、网站公示、法院公告栏公示、破产企业住所地公示等。公示应以最大限度通知当事职工和其他债权人为原则,保证公示的公开和公正,避免侵害职工权益,同时也增加了破产工作的时间和难度。
在公示期间,如果对公示的职工债权有异议,包括对本人和其他职工的债权有异议,以及其他债权人对职工债权有异议,可以向管理人书面提出,并提供相应材料。管理人应认真调查核实职工的异议,如异议成立,应进行相应调整;如异议不成立,管理人应向异议人作出书面答复,并通知异议当事人救济的方式。
债权人会议的定义、组成、召开方式和职权,并详细介绍了债权人如何申报破产债权。债权人会议由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组成,旨在保障债权人共同利益,实现其破产程序参与权。申报破产债权需遵循法律规定的范围和期限,并向指定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已分配利润公司破产清算的追回问题,以及破产案件的管辖规定。根据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已分配利润不能追回,但特定情况下的财产转让如无偿转让和以明显不合理价格交易可追回。同时,涉及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无效行为,管理人有权追回。关于破产案件的管辖,遵循地域管辖、
债权申报后房子的归属问题。法律规定,房产仍属于债务人,但债权人可申报债权并清算开发商资产。不属于破产债权的范围包括罚款、滞纳金、债务利息等。对于不属于破产债权的权利,法院或清算组应进行登记。
破产企业关于公司股权的转让问题。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间可以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时需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但在企业破产法的限制下,重整期间债务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随意转让股权,需经过人民法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