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具有的法律性质有哪些
时间:2024-07-27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以下手心律师网小编跟大家谈谈债务重组法律性质。
债务重组的法律性质
债务重组与破产程序的对比
债务重组与破产程序都具有消灭关系功能,但二者在困难程度、法律干预程度以及协商活动中的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相比于破产程序的“法定准则”和“司法主导”,债务重组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谈判与协议过程中,法律干预程度较低。
债务重组的协商性质
债务重组作为当事人之间的协商活动,应当遵循法律对缔约过程所要求的平等、自愿、互利等原则,以实现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均衡。由于债务重组意味着债权人作出让步并承受一定的利益损失,因此在协商过程中实现利益均衡尤为重要。
债务重组的本质
债务重组是一项法律活动,旨在通过一定方式改变债权人与目标公司(债务人)之间原有债权债务合同关系。例如,以资产清偿方式进行的重组涉及债权人与目标公司变更债权、债务合同并履行约定;以债权转股权方式进行的重组将债权人与目标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合同关系转变为股权投资关系;以修改债务条件方式进行的重组涉及对债权人与目标公司原有合同权利义务的变更。在法院主持下达成的重组协议及其履行过程更是具有明确的法律属性。
债务重组中的债权、债务确认
债权人与目标公司债务重组的核心在于双方重新确认债权、债务关系。这一确认本身就意味着新的法律关系的产生。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重整程序中破产管理人的监督职责
破产管理人在重整程序中的监督职责。破产管理人作为法定机关,负责管理和处置破产财产,需独立处理破产财产事务并接受法院和债权人会议的监督。在破产宣告后,破产管理人需全面接管破产企业,包括财产、文件及营业活动等,若破产人未能全面移交,破产管理人有权请求法院
-
破产申请过程中债务人是否能离开住所地
我国《企业破产法》中关于破产债务人离开住所地的规定。债务人在破产申请过程中需遵守一系列义务,包括妥善保管财产、资料等,并不得擅自离开住所地。违反此规定者,法院可采取训诫、拘留和罚款等措施。
-
债务重组的损失及收益具备的性质特点包括哪些
按照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债务重组损失。“债务重组损失”是二级科目。债务重组利得记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在正常情况下债务人负有无条件清偿到期债务的义务。因此,债务重组收益属于债务人取得的应税收益,应依法计缴企业所得
-
债务重组协议的法律后果
与同样具有消灭债权债务关系功能的破产程序相比,困难债务重组体现为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谈判与协议的过程,法律干预程度较低,与破产程序的“法定准则”及“司法主导”两大特征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债务重组本身意味着债权人作出了让步,遭受一定的利益损失,这就更需要人们
-
修改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税务处理
-
混合债务重组的账务如何处理
-
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