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债权债务 > 破产债务 > 债务重组分录

债务重组分录

时间:2025-01-09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3949
我们知道,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债务重组会计分录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您了解。

新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影响及其解决的实际问题

新颁布的《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前提、公允价值的运用、债务人和债权人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了重要变动,这些变动将对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产生重要影响。

一、新准则解决的实际问题

新准则旨在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来粉饰业绩,掩盖矛盾,充分体现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

原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特别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和债转股时,又以“公允价值”作为计算依据。然而,这样的做法存在以下问题:如果非现金资产或股权本身缺乏活跃市场,那么重组出来的“公允价值”会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易于受到人为操纵,可能会使企业利用关联之间的债务重组来操纵利润,形成“泡沫”。根据全景网统计,1999年至2000年间全国至少有4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近60起债务重组,涉及金额超过80亿元。然而,很多重组企业在重组后的经营状况并未有所好转。在主营业务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实现了扭亏甚至增盈,这至少说明有部分企业利用关联方之间的债务重组交易来操纵利润,粉饰业绩。近期被证监会查处的一些企业也证明了这个问题。新准则要求将债务人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所清偿债务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或计入当期损失,不以损益为过渡,直接进入净资产;同时要求债权人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这样的规定确实可以防范上述行为,为净化债务重组市场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新准则的规定对纳税的影响及改进建议

新准则规定将债务重组收益直接全额计入资本公积,这与现行税法的有关规定不符。为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应税情况,应根据债务重组收益及企业所得税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正负,分情况进行处理。具体可依据以下两种方法处理:

方法一:根据新准则规定,将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根据企业应税税率计算应缴所得税,并通过“递延税款——重组收益应交所得税”科目进行过渡。重组日作会计处理时,先按企业应计缴所得税税率计算该债务重组收益的应纳税额,暂计入“递延税款——重组收益应交所得税”科目,待期末根据企业所得税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正负来判断是转入“应交税金”还是“资本公积”。如果企业根据所得税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正数,则直接由“递延税款——重组收益应交所得税”转入“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如果企业根据所得税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则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数额分情况处理:“递延税款——重组收益应交所得税”期末余额除以企业所得税税率加上按所得税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如果计算数额小于或等于零,则由“递延税款——重组收益应交所得税”直接转入“资本公积”科目;如果计算数额大于零,则按计算的数额与所得税税率的乘积由“递延税款——重组收益应交所得税”转入“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而转入后“递延税款——重组收益应交所得税”的余额则转入“资本公积”科目。

方法二:根据新准则规定,将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重组日作会计处理时,先全额计入过渡科目“待处理收益——债务重组收益”。待年末根据所得税会计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分别作转入“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及“资本公积”。具体处理为:如果企业根据所得税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正数,则按“待处理收益——债务重组收益”余额乘以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交纳的所得税计入“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计转后“待处理收益——债务重组收益”的余额转入“资本公积”。如果企业根据所得税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则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数额分情况处理:“待处理收益——债务重组收益”期末余额加上按所得税会计计算的应税所得。如果计算数额小于或等于零,则由“待处理收益——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转入“资本公积”科目;如果计算数额大于零,则按计算的数额与所得税税率的乘积由“待处理收益——债务重组收益”转入“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而转入后“待处理收益——债务重组收益”的余额转入“资本公积”科目。

以上两种方法在解决债务重组收益应纳所得税的计算上是相同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方法一”在企业中期财务报告中,债务重组收益已反映在所有者权益中,并直接进入企业的净资产;而“方法二”在未确认应不应交纳所得税前,只反映在企业的待处理收益中,在企业中期财务报告中反映在负债项上,不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尽管两种方法在解决纳税问题上是相通的,但却极大地改变了企业中期财务报告的净资产额和净资产的内部结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问题及分析

    中国债务重组准则的问题,指出了新债务重组定义的不足点。其中,“财务困难”不能独立作为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因为对于续营价值小于清算价值的财务困难企业,应该进行破产清算。此外,对债权人让步的硬性规定存在问题,应该包括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的情况,无论

  • 公司破产时工人工资的清偿顺序和安置问题

    公司破产时,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工人的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优先清偿的问题。破产企业的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和安置问题,包括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其他债务如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则按规定的清偿顺序支付。若破产财产不足,将按比例分配。这些

  • 破产申请中的无效债务情况

    破产申请中的无效债务情况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可撤销行为的起算点、债务人财产无效的情况、财产的追回、出资义务、质物和留置物的追回、非债务人财产的返还以及运输中的标的物返还等内容。对于涉及恶意欺骗行为的无效债务,管理人有权追回相关财产,并采取措施保护债权

  •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及债务处理方式。在破产申请受理后,相关民事诉讼或仲裁程序中止,管理人接管财产后继续。起诉需向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提起。债务不会因破产而消失,需通过破产清算或重整过程偿还。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为企业破产重整提供法律支持。

  • 破产管理人是否可被债权人起诉?
  • 债务重组的具体情形
  • 债务重组的损失及收益具备的性质特点
破产债权债务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