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管理人是指在破产程序开始后,负责接管破产财产并进行清理、管理、估价、处分和分配的专门机关。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直接掌管着破产财产,关系到破产目的的最终实现。他们可以被视为“公共鱼塘”的守护神,决定着债权人是否能够公平清偿、破产程序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因此,破产管理人的合法性非常重要。
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第25条的规定,破产管理人的职责包括清理破产财产、编制破产财产清单、保管破产财产、估价破产财产、处分破产财产、分配破产财产等。然而,该法对于破产管理人的义务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并不详细和系统。
为了确保破产管理人能够合法履行职责,保证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有必要明确和强化破产管理人的法律责任。
根据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破产法立法指南草案》第409段的规定,破产管理人除了具体的职责和职能外,还应承担一些一般性的义务。这些义务是破产管理人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破产管理人违反职责要求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基础。
在我国,破产管理人应当承担善良管理人注意义务,被视为破产财产的“受托人”。根据《企业破产法》第27条的规定,破产管理人应当勤勉尽责,忠实履行职务。如果破产管理人未按照法律规定勤勉尽责、忠实执行职务,法院可以依法处以罚款,并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受托人勤勉忠实义务的要求,破产管理人不得玩忽职守,利用职权和地位谋取不当利益。如果违反了这些要求,破产管理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破产管理人的法律责任是指由于其违法或不正当行为而需要承担的责任。
在大陆法系国家,破产法通常明确规定了破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以及法院强制措施、纪律和行政处罚等。而美国破产法没有明确规定破产受托人的法律责任,但大多数破产法院认为破产受托人应当承担个人法律责任。英国的破产法规定了破产受托人的违反职责和义务行为的刑事责任。
在我国,《企业破产法》建立了破产管理人法律责任追究体系。根据该法第130条的规定,如果破产管理人未按照法律规定勤勉尽责、忠实执行职务,法院可以依法处以罚款,并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破产管理人的法律责任承担要件和具体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债务重组准则的问题,指出了新债务重组定义的不足点。其中,“财务困难”不能独立作为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因为对于续营价值小于清算价值的财务困难企业,应该进行破产清算。此外,对债权人让步的硬性规定存在问题,应该包括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的情况,无论
公司破产时,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工人的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优先清偿的问题。破产企业的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和安置问题,包括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其他债务如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则按规定的清偿顺序支付。若破产财产不足,将按比例分配。这些
破产申请中的无效债务情况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可撤销行为的起算点、债务人财产无效的情况、财产的追回、出资义务、质物和留置物的追回、非债务人财产的返还以及运输中的标的物返还等内容。对于涉及恶意欺骗行为的无效债务,管理人有权追回相关财产,并采取措施保护债权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及债务处理方式。在破产申请受理后,相关民事诉讼或仲裁程序中止,管理人接管财产后继续。起诉需向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提起。债务不会因破产而消失,需通过破产清算或重整过程偿还。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为企业破产重整提供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