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会议是破产程序中的一个重要机构,由债权人根据法院的通知或公告组成,旨在使债权人能够自主表达意见、参与破产程序并对相关事项进行讨论和表决。债权人会议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既是债权人的自治组织,负责协调和处理涉及其成员共同利益的问题,又代表债权人的整体利益,参与破产程序并监督其进行,以确保多数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护。
债权人在债权人会议上享有充分的自由表达和自主表决的权利。债权人会议作出的关于破产事项的决议是程序进行的重要依据。如果债权人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不同意分配方案,并且不同意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这可以被视为放弃继续讨论清算组分配方案的权利或对分配方案的默认。换句话说,尽管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未通过清算组提交的分配方案,但该会议已经形成了新的决议,即不再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
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并不是破产案件的必经程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破产案件后,应在公告和通知中规定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的召开日期,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应在法定期限内召开。除非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或破产程序提前终结,否则不得无故取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然而,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及以后的会议是否召开将取决于具体案情,不能一概而论。
对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表决最多只能召开两次债权人会议。如果清算组提出的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经过多次债权人会议讨论仍未通过,人民法院应及时作出裁定。虽然司法解释中并未明确界定“多次”的具体次数,但这一规定可以防止破产案件拖延不决。如果清算组的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未通过,清算组应根据债权人的意见进行合理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方案再次提交债权人会议讨论。如果经过两次债权人会议讨论后仍未通过,人民法院将作出裁定。
总的来说,债权人会议对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否决权限最多只能进行两次会议,这有利于提高破产案件的审判效率。然而,并不是所有破产案件在分配方案未通过的情况下都必须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
破产案件受理中的多种问题。包括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的难题、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及联营企业的破产处理方式、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破产申请受理情况,以及无主管部门的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破产的问题。在受理破产申请时需考虑社会稳定因素,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清算,确保债
国企破产清算时职工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国企政策性破产职工的补偿权益则从破产清算费中支付,包括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等。职工安置费用将全部拨付给再就业服务中心,而破产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费和医疗费则由
公司债务清偿的顺序。首先清偿职工债权,包括工资、医疗等费用及养老保险等;其次是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如果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将按比例分配。同时,文章还涉及抵押物处理、破产财产的清算和分配、债权人领取财产的流程以及破
《企业破产法》第七十九条 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应当自人民法院裁定债务人重整之日起六个月内,同时向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提交重整计划草案。前款规定的期限届满,经债务人或者管理人请求,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延期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