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取回权是指在破产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移交的财产时,对于不属于破产企业的那部分财产,其所有人有从破产管理人处取回的权利。我国破产法第29条规定:“破产企业内属于他人的财产,由该财产的权利人通过清算组取回。”这是关于取回权的原则性规定。然而,我国的破产法规定仅涵盖了一般取回权的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来规范取回权制度的全部内容。
(二)特征
取回权是破产法上的一项特殊权利,它源于民法上的财产返还权,但有所改造和创新。取回权以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为基础,具有物权性。取回权的标的物是不属于破产人所有的占有财产。取回权人对取回权的标的物享有所有权或支配权。取回权的行使不通过破产程序,但必须以破产管理人为相对人。
破产取回权的设立是为了解决破产管理人占有管理的现实财产与法定分配财产不一致的问题。现实财产是破产管理人接管的所有财产,法定分配财产是可以分配给债权人的破产人的责任财产。
破产程序是对破产人财产的强制执行程序,破产宣告有保全破产人占有的所有财产的效力。破产宣告后,破产管理人接管破产人的财产,未经破产管理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处置破产人的财产。破产管理人在接管破产人的财产时,并不要求先查明破产人的责任财产。因此,破产管理人在接管财产时,为保全债权人的利益,会将破产人占有的所有财产一同接管,包括不属于破产财产的他人财产。为了确保真正的权利人可以取回自己的财产,破产取回权制度应运而生。
破产取回权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有助于财产权利人实现对财产的权利;另一方面,它有助于破产管理人纠正占有他人财产的现象,将他人财产排除在破产财产之外。
企业破产程序中留守人员的定义和法律规定。留守人员是由清算组依法指定的协助清算组工作的人员,其职责包括核对债权债务、解决业务遗留问题和回答相关询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等必须留守,以确保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留守人员的
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方向。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保护个人债务人的利益,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法律保障。虽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消费需求和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等,但个
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文章介绍了可撤销行为的概念,包括其在破产程序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立法模式。文章详细阐述了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和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可撤销行为的适用范围,涉及
破产企业资产拍卖工作中的法律审查问题。拍卖企业在接受委托前需审查产权情况,包括人民法院的破产裁定、清算组成立的相关法律文书和评估报告等。法律审查有助于减少拍卖失误,提高成交率,对优化资源配置、社会稳定和实现破产财产最大化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