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法法律法规 > 破产法法规 > 破产实践呼唤统一破产立法

破产实践呼唤统一破产立法

时间:2020-05-25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4300

自1986年我国颁布第一部破产法(试行)以来,破产实践与国家的经济形势发展相适应,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破产实践的起步阶段。在破产法(试行)出台的初期,包括民事诉讼法规定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以后的最初几年里,破产作为民事权益救济手段之一,极少被权利人采用,人民法院受理的企业破产案件相对较少,破产法(试行)几乎处于闲置状态。第二阶段,政策性破产阶段。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人民法院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共同操作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案件,破产被作为解决国有企业积欠债务和国有企业顺利退出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1994年10月,在国务院颁布国发〔1994〕59号《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后,人民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数量开始呈上升趋势。在随后的几年中,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国经贸企(1996)492号〕《关于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中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发〔1997〕10号《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等文件,将试点城市由18个逐步扩增到111个,人民法院受理的企业破产案件大幅度上升。第三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破产实践。近几年,政策性破产案件逐年减少,可以说政策性破产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法院受理的案件大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政策性破产案件,除国有企业破产案件外,其他性质企业破产案件也逐年上升。近年来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优胜劣汰,破产实践与经济发展规律基本相适应。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或对社会稳定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准备参加破产实践,例如,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上市公司等也准备进入破产程序,这为破产法(试行)的实施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比如证券机构破产中的客户保证金问题,商业银行中的公众存款问题,上市公司破产将波及证券市场的稳定和股民权益的问题等。回顾我国破产法(试行)颁布以来的司法实践,不难看出人民法院在处理破产案件中所遇到的问题。首先,由于破产实践的历史状况,政策性破产和非政策性破产并存,在完成政策性破产任务以后,急需一部完善的破产法律统一司法指导思想。在以往人民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案件。对政策性破产和非政策性破产的操作是完全不同的。第一,开始政策性企业破产程序应经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企业兼并与破产协调小组批准,没有行政机关的批准,不能启动破产程序;而非政策性破产是由当事人自己操作的,不需要行政机关的批准。第二,政策性破产案件和非政策性破产案件在处理上的依据是不同的。对于政策性破产案件来说,除适用法律外,还要优先适用国家政策的特殊规定,比如关于土地使用权的问题、抵押权的问题、所有债权人的清偿顺位等问题,均有特殊政策的规定;而非政策性破产案件中的上述问题,应按照破产法(试行)和其他实体法的规定执行。第三,政策性破产案件和非政策性破产案件中,保护各方利益的侧重点不同。政策性破产首先要考虑的是劳动债权的特殊保护、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其次是考虑一般债权人的利益;而在非政策性破产案件中,债权人的利益是放在首位的,职工安置是靠社会保险等救济部门来解决的,不进入到破产程序中来。由于以往对政策性破产案件的操作过多,造成人们对破产制度原意的理解出现偏差,一些债务人甚至对破产实践产生错误认识,将破产作为逃避债务的正当程序。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在全国范围内曾出现过大量的假破产真逃债现象,严重地侵犯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从法院的角度看,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中,对国家有关破产政策和破产法律双轨制的执行,产生了司法上的混乱,造成一些法官对破产法律制度原意的误解,比如政策性破产过于关注的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并不属于破产制度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但在非政策性破产案件中,一些法官的工作重点仍然放在企业职工的安置上,影响了对破产程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处理。可以说,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经验是在操作政策性破产案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法官对破产制度的理解,容易导致对非计划性破产案件的操作仍然套用政策性破产案件的模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破产程序中的留守人员

    企业破产程序中留守人员的定义和法律规定。留守人员是由清算组依法指定的协助清算组工作的人员,其职责包括核对债权债务、解决业务遗留问题和回答相关询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等必须留守,以确保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留守人员的

  • 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方向。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保护个人债务人的利益,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法律保障。虽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消费需求和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等,但个

  • 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

    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文章介绍了可撤销行为的概念,包括其在破产程序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立法模式。文章详细阐述了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和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可撤销行为的适用范围,涉及

  • 群体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之二)

    早在1983年四川省安岳县人民法院就审理了四川省安岳县元坎乡、努力乡1569户稻种经营户与安岳县种子公司水稻稻种购销合同纠纷案,创我国大陆代表人诉讼的先例。以后几年间,全国各地法院陆续审理了一些群体性诉讼案。根据立法和司法实践,我国代表人诉讼的主要内容包括代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入整治“六难三案”问题加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通知
  • 怀孕怎么能刑事拘留
  • 法院审理旅游纠纷案件的程序是怎样的
破产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