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抵销权是指在破产程序中,债权人可以主张相互抵销的权利,无论债务是否到期、标的是否相同,直到破产财产最终分配确定前。新破产法第40条规定了破产抵销权的具体内容。
抵销权在破产程序中的运用对于维护债权人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债务人无法清偿债务的情况下,抵销权可以使债权在抵销范围内得到全额、优先清偿。破产抵销制度是破产债权只能按照破产程序受偿的例外。承认抵销权的理由是为了担负担保性功能,通过行使抵销权,债权人可以优先得到清偿。此外,如果不允许抵销,会导致不公平的现象,即同一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处于不平等的清偿地位,违背了公平原则。因此,为了保障破产债权人的权益,一些国家在破产法中设立了破产抵销权。
不同国家对破产抵销权的立法原则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如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不允许进行破产抵销。反对破产抵销的观点认为,破产抵销使享有抵销权的债权人实际上达到了担保其债权实现的目的,违背了按比例分配债务人财产的原则,对其他债权人不公平。虽然这些国家禁止破产抵销,但对于一些特殊交易形成的交叉债权,仍允许抵销。例如,法国允许保险费与保险金的抵销,以及破产人所交付货物的应收价款与迟延履行或瑕疵履行产生的损害赔偿权的抵销。而我国破产法允许破产抵销。
抵销权是交叉债权人特有的权利。在破产程序中,可以抵销的债权债务必须是双方无争议或得到司法、仲裁生效裁判确认的。同时,允许抵销的债务必须是债权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对债务人即破产人的债务。超过诉讼时效的自然债权不得主张破产抵销。
为了适应破产程序的特点,保证对债权人的公平清偿,破产法对民法中的抵销权进行了适当的扩张或限制,形成了破产法上的抵销权,并产生了一些不同于民法抵销权的特点。在破产程序中,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后视为到期;附条件的债权也享有受偿权利;不同种类标的物的债权均要折合为货币形式加以等质化,都构成破产债权,因此都可能在破产程序中进行抵销。
然而,为了保证抵销的公平性,破产法规定了一些抵销规则和禁止抵销的条款。原则上,仅允许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的债权相互抵销,对于在破产程序中无权受偿的债权也不得抵销。在破产程序中,存在破产撤销权,破产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一年内对其未到期债务的提前抵销清偿可被管理人依法撤销。此外,根据新破产法第32条规定,破产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6个月内,即使是对到期债务进行的抵销清偿,如果不符合法律规定,也可能被管理人撤销。破产撤销权的设置是为了保障全体债权人的公平清偿,因此,在破产程序启动后,任何违反法律、妨碍公平清偿的债务抵销都将被撤销。
反担保追偿权的诉讼时效问题以及反担保成立的条件。担保追偿权是在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才能行使的权利,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债务人破产未申报债权,保证人可预先行使追偿权。担保人在行使追偿权时需遵守诉讼时效限制。反担保的成立则需具备几个条件: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程序及和解协议的详细流程。文章介绍了整顿申请的提出、和解协议草案的提出和讨论通过、整顿方案的制定、企业整顿情况的监督以及整顿结果的裁决等方面的内容。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通过和解协议避免破产程序,如企业按协议执行,可恢复
国企破产清算时职工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国企政策性破产职工的补偿权益则从破产清算费中支付,包括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等。职工安置费用将全部拨付给再就业服务中心,而破产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费和医疗费则由
债务执行制度的比较,具体分析了民事执行与破产制度的不同之处。破产制度旨在保障债权人平等受偿和诚实债务人解除债务压力的机会,体现了公平观念与现代人文精神。而民事执行程序则注重效率,追求资源的最佳配置。此外,破产诉讼集中清理债务关系,提高诉讼效率,对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