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破产案件中,债权人会议很少能够有效行使法定权利,造成破产债权严重流失。债权人会议功能萎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债权人会议对债务人所申报的财产和享有优先受偿权的有担保债权的真实性感到困惑。
二、债权人会议难以协调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不享有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很难采取统一行动。
三、部分债权人对企业破产感到灰心,不积极参加债权人会议,甚至希望与债务人和解,导致破产和解整顿的效果不佳。
四、债权人会议的一些成员对破产法律、政策不熟悉,对破产程序终结后未得到清偿的债权存在抵触情绪。
此外,现行的破产法律制度中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债权人会议行使职权。
为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修订完善现行的《企业破产法(试行)》,明确对债务人欺诈行为的刑事制裁规定,以克服当前对破产逃债行为制裁乏力的状况。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原则,摒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以维护国家利益为重。
再次,坚持国家宏观调控、微观指导的原则,防范和依法制裁因玩忽职守侵占、挪用、贪污等行为,以减少国家和集体财产的损失。
另外,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物权登记、公示制度,完善抵押、质押等担保的登记管理制度,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得以实施。
最后,在破产清算过程中,建议占无担保债权总额一定比例的债权人联合接管破产企业所拍卖的大型固定资产,以降低因债务人破产所带来的风险损失与振荡。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出台鼓励政策,以引导、帮助债权人完成接管、托管工作。
总之,解决债权人会议功能萎缩的问题需要坚持法治原则、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同时加强对债权人会议成员的法律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债权人会议的效能。
破产案件受理中的多种问题。包括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的难题、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及联营企业的破产处理方式、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破产申请受理情况,以及无主管部门的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破产的问题。在受理破产申请时需考虑社会稳定因素,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清算,确保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关于破产案件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申请方式及审查程序等规定。债务人可申请和解而非必经程序,提出和解协议草案后需经过法院审查和债权人会议讨论。决议需有出席会议的债权人过半数同意,代表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国企破产清算时职工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国企政策性破产职工的补偿权益则从破产清算费中支付,包括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等。职工安置费用将全部拨付给再就业服务中心,而破产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费和医疗费则由
企业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的详细程序和流程,包括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召开债权人会议、确认破产财产和债权、拨付破产费用、破产财产清偿顺序、破产清算的结束等步骤。清算组由法院指定,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破产财产在优先支付破产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