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为了公正、高效审理企业破产案件,并规范人民法院确定管理人报酬的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于2007年4月4日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法释[2007]9号),现予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管理人履行企业破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职责,有权获得相应报酬。管理人报酬由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依据本规定确定。
人民法院应根据债务人最终清偿的财产价值总额,在一定比例限制范围内分段确定管理人报酬。具体比例如下:
担保权人优先受偿的担保物价值不计入财产价值总额。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高级人民法院可以在30%的浮动范围内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人报酬比例限制范围,并通过当地有影响的媒体公告,同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破产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管理人分期或者最后一次性收取报酬。
人民法院受理企业破产申请后,应当预测债务人可供清偿的财产价值和管理人的工作量,初步确定管理人报酬方案。管理人报酬方案应当包括管理人报酬比例和收取时间。
人民法院采取公开竞争方式指定管理人的,可以根据社会中介机构提出的报价确定管理人报酬方案,但报酬比例不得超出本规定的限制范围。报酬方案一般不予调整,除非债权人会议提出异议。
人民法院应当在确定管理人报酬方案之日起三日内,书面通知管理人。管理人应当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报告管理人报酬方案的内容。
管理人、债权人会议对管理人报酬方案有意见的,可以进行协商。双方就调整管理人报酬方案内容达成一致的,管理人应向人民法院提出具体的请求和理由,并附上相应的债权人会议决议。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请求和理由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且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按照双方协商的结果调整管理人报酬方案。
人民法院确定或者调整管理人报酬方案后,应当在三日内书面通知管理人。管理人应当在收到通知后三日内,向债权人委员会或者债权人会议主席报告管理人报酬方案的调整内容。
人民法院在确定或者调整管理人报酬方案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刑事法庭审理程序的相关规定。包括开庭时提供当事人信息,法庭调查阶段审查犯罪事实和证据,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以及合议庭评议和审判阶段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和相关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
破产案件受理中的多种问题。包括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的难题、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及联营企业的破产处理方式、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破产申请受理情况,以及无主管部门的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破产的问题。在受理破产申请时需考虑社会稳定因素,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清算,确保债
国企破产清算时职工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国企政策性破产职工的补偿权益则从破产清算费中支付,包括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等。职工安置费用将全部拨付给再就业服务中心,而破产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费和医疗费则由
关于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审理规定。文章明确了公证机构作为被告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的受理情况,以及公证书变更、撤销或确认无效的受理方式。同时,规定了公证书争议的民事诉讼处理方式,并明确了公证机构的过错认定情形和虚假证明材料的赔偿责任。此外,文章还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