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密码管理局负责对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使用密码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机构根据国家密码管理局的委托,负责承担有关管理工作,并依据本办法进行管理。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为社会公众提供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的系统(以下称为电子认证服务系统)应当使用商用密码技术。
提供电子认证服务的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申请《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许可证》。
申请《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许可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申请《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许可证》需要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机构应当在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国家密码管理局。
国家密码管理局应当在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机构报送的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做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对于予以许可的,发放《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许可证》;对于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电子认证服务系统的运行应当符合《证书认证系统密码及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
如果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对其电子认证服务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应当事先向国家密码管理局备案具体方案,并在改造完成后向国家密码管理局申请安全性审查,通过审查后方可投入运行。
未经许可,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擅自对电子认证服务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的,国家密码管理局将责令其改正,并根据情况向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处罚建议。
国家密码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如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的行为,将受到行政处分;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旅游团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电子签名法》和《合同法》的规定,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效的电子合同应满足数据电文原件可靠、电子签名防篡改等条件。电子合同的订立和成立与传统合同类似,但需要确定合同的主要条款和成立要件。因此,旅游团电
伪造、冒用、盗用他人电子签名的民事责任分析。结合案例分析,文章详细阐述了在不同情形下,责任人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撤销合同、继续履行合同、虚假外观责任和认证机构责任。根据具体情况,伪造、冒用、盗用他人电子签名的责任对象和责任种类会有所不同。
电子签名相关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伪造、冒用、盗用他人电子签名需承担刑事责任;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旨在维护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公众利益;民事责任涉及赔偿损失和其他合理赔偿责任。
电子合同一般是通过专门的第三方来提供电子认证服务,从而实现数据保全。(二) 从事电子认证服务,应当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取得认证资格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在互联网上公布其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