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认证机构并非以销售有形商品或提供资金或劳动力资源为主要业务,而是提供一种无形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涉及交易当事人的身份、公共密钥、信用状况等重要信息。尽管这些信息无法以具体价格衡量,但在开放型电子商务环境中,它们是交易所必需的前提条件,而且交易当事人很难直接获得这些信息。与一般信息服务不同的是,认证机构提供的是经过核实的、与电子商务交易相关的基本信息,实际上是关于交易当事人的事实状况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包括交易人的身份、地点、电子签名方式以及信用状况等。因此,电子商务认证可以被视为一种信用服务,类似于现有的信用评级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不同之处在于,信用评级是一种主观的商誉,其广告效应明显,交易当事人可以自愿接受,而信用评级公司通常不承担法律责任(至少在我国的情况下)。而认证证书中的信息是经过核实的真实资料,认证机构和证书用户作为直接当事人应共同对证书信息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1、认证关系的产生:认证机构提供的在线服务通常以合同为基础。尽管有可能在电子认证技术达到十分可靠的程度时,法律或法规可能要求特定交易必须使用认证方式进行,但目前尚未出现强制认证的情况。按照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中的“技术中立”和“媒介中立”原则来看,这种强制要求是不公平的。因此,一般情况下,电子商务认证是以认证机构与证书持有人之间的合同为基础形成的服务关系。
2、认证法律关系的参与方:电子商务认证机构通常是中立、可靠的第三方中介人,为交易双方或多方提供服务。因此,在认证法律关系中,至少涉及买卖双方和认证机构的参与。换言之,认证法律关系涉及多方当事人。在某些复杂的交易或服务关系中,可能涉及更多的交易当事人。例如,在使用信用卡进行在线电子支付的交易中,认证机构不仅需要为买卖双方提供身份认证,还需要为发卡银行和收付机构等四方当事人提供认证服务。
我国电子商务法如何保护在线自然人用户的权利。法律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并公开相关信息,及时受理处理。同时,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可建立争议在线解决机制,解决用户间的纠纷。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需完善发展环境,创新模式,提高应用水平,并培
电子支付的法律特征,指出电子支付是在电子商务交易中通过信息网络和安全信息传输手段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的数字化支付方式。其工作环境基于开放的系统平台,使用先进的通信手段,具有方便、快捷、高效和经济的优势。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电子支付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及其相关规定。电子商务法适用于境内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但不包括金融产品和服务等内容。国家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并推动其诚信体系建设。此外,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规定了消费者有权在收到商
电子商务中电子签名作为证据的适格性问题。电子文件的特点与传统文书不同,容易遭到第三方篡改,引发证据适格性的疑问。证据适格在国际上存在差异,我国对于电子证据的规定模糊,导致电子证据的可采性和证明力受到限制,不利于电子签名制度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