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身份认证的法律保护模式
时间:2024-04-09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电子身份认证的法律保护模式
电子身份认证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属性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的日益渗透,电子商务作为一种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务交易模式正在迅速崛起,越来越呈现出其活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所重点关注的具有商事法意义上的内涵的电子商务,其突出特点是采取以Internet为运行平台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与传统商务相比,这一新兴商务模式具有交易的隐蔽性、虚拟性和迅疾性等诸多明显的不同特征。因此,如何适应电子商务的这一特点,在开放型的计算机互联网条件下,建立一种确保电子交易信息真实性和交易双方身份准确性的机制,保证电子交易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是我们跨越电子商务“门槛”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电子身份认证正是在这种特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保障电子交易顺利进行之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通过电子身份认证机制来确保电子商务的安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范畴,也是一个需要法律规范和调整的内容。建立与电子身份认证机制相适应的法律保护模式,以促进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已成为信息产业界、经贸界特别是法律界所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正因为电子身份认证在电子商务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各个国家都积极通过立法方式对其进行确认和规范,如美国、日本、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都相继推出有关法律。在这一方面我国立法研究和立法实践还比较滞后,至今尚未出台电子商务法,仅在《合同法》等中有比较模糊的规定,因此不但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形势,而且对已经普遍发生的电子身份认证行为的法律关系的认可上,以及有关法律责任的确定上缺乏有效的支持与保护。本文着重探讨电子身份认证机构的法律地位,以及认证机构、数字证书持有人和数字证书信赖者三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分析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于传统《合同法》的影响,以期对电子身份认证的法律保护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电子身份认证机构的法律地位
(一)电子身份认证的含义及特点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电子签名在电子商务中的证据适格问题
电子商务中电子签名作为证据的适格性问题。电子文件的特点与传统文书不同,容易遭到第三方篡改,引发证据适格性的疑问。证据适格在国际上存在差异,我国对于电子证据的规定模糊,导致电子证据的可采性和证明力受到限制,不利于电子签名制度的推广。
-
冒用电子签名的法律责任
冒用电子签名的法律责任,详细阐述了电子签名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以及监督管理责任。同时,文章介绍了电子签名的定义和作用,包括验证身份和签名、防止篡改、简化流程以及具有法律效力等方面的内容。
-
电子商务平台理论
B2B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是围绕电子商务平台展开的,其交易模式一般包括信息、谈判、执行和事后四个阶段。电子市场可以是交易者聚集的场所,也可以是供应链整合的平台。然而,由于交易模式转换风险和平台控制权的局限,电子市场的发展方向仍然存在限制。电子商务平台的发
-
产品质量纠纷的管辖权归属问题探讨
B2C电子商务是一种按交易对象划分的电子商务模式,指的是商业机构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各种商务、交易、金融和综合服务活动的形式。根据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内容的不同,B2C模式可以细分为电子经纪、网上直销、电子零售、远程教育、网上娱乐、网上预订、网
-
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概念
-
电子身份认证的法律保护模式
-
电子商务仲裁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