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合同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可以采取要约和承诺的方式。要约的生效时间根据新合同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要约在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如果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并且收件人指定了特定的系统接收数据电文,那么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将被视为到达时间。如果未指定特定系统,那么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将被视为到达时间。而承诺的生效时间根据新合同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对于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情况,承诺到达的时间将适用于新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
按照传统的做法,要约和承诺都是人工进行的,是双方当事人的一种意思表示,只有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才能成立。然而,电子合同的订立是通过计算机自动化进行的。双方当事人利用预先编制的程序,在因特网上自动发出要约或表示承诺。一旦承诺生效,合同即告成立,并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违约,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由于电子合同的订立是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系统之间完成的,需要确定电子合同的承诺是否生效以及该合同是否因此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新合同法在上述条款中做出了详细的界定,为判定电子合同的成立和具有法律效力提供了法定界限。
电子合同的法律特征,包括订立方式的变化、虚拟性和广泛性的交易主体、电子化的意思表示、生效方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以及无纸化的载体等特点。电子合同使用电子签名,合同成立地点以收件人主营业地为准。电子数据易消失和改动,需采取加密和保全措施。
在中国法律下,合同是否可以使用电子传真进行签订的问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电子传真作为书面形式的一种,可以用于签订合同。然而,需要注意,《电子签名法》规定某些特定类型的合同不适用于电子合同,如涉及人身关系、不动产权益转让、公用事业服务等。
电子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的问题。电子合同被视为书面形式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于与公司签订的调职电子合同,一旦签署并生效,不可随意反悔。如有违约行为,雇主有权与员工协商调整岗位或采取其他措施。调整劳动合同条款需采取书面形式,双方各持一份。
承诺,又称之为接盘或接受,是指受要约人做出的,对要约的内容表示同意并愿意与要约人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 对承诺的撤回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反对者认为电子商务具有传递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要约或者承诺生效后,可能自动引发计算机做出相关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