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应满足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在网络交易中,发出订约意愿的一方只要满足我国合同法关于要约的要件,该意思表示即为要约。尽管网络交易具有特殊性,但在区分要约邀请方面,仍应以双方的意思表示作为判断标准,而不应从交易对象的种类出发。因此,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分标准仍应回到《合同法》中,该标准应为:(1)意思表示的内容是否具体确定;(2)发出人是否有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的意思。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一经送达于要约人即合同成立。承诺应满足以下条件:(1)由受要约人做出;(2)在合理期限内做出,或要约规定了承诺期限,则应在规定期限内做出,若未规定期限,则应在合同期限内做出。《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承诺的内容应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承诺应符合要约规定的方式。
电子合同的承诺也应符合上述规定。考虑到网络交易的虚拟性,确定承诺的生效时间成为判断电子合同的重要问题。
1. 关于数据电文形式的承诺的生效时间
在电子合同中,当事人用电子数据发出电文即为要约,对方当事人用电子数据发出电文即为承诺。一般情况下,承诺的生效时间为合同的成立时间。关于承诺的生效时间,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中国和一些国际习惯采用的到达主义,另一种是英美等国采纳的发信主义和送信主义。考虑到EDI方式交换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几乎是瞬间到达,因此,EDI交易中的承诺生效问题应采取到达主义。为确保电子合同的收发时间准确,法律应规定提供服务器的网络服务商应定期检查、调校服务器系统设置和时间,并在一定时间内保存记录以备查询。
2. 关于数据电文的发出与收到地点
根据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第15条第4款规定:"除非发端人与收件人另有协议,数据电文以发端人设有的营业地点视其为发出点,而以收件人设有营业地的地点视为其收到地点。如发端人或收件人有一个以上的工作地点,应以对基础交易具有密切联系的营业地为准;如无任何基础交易,则以主要的营业地为准;如发端人或收件人没有营业地,则以其惯常居住地为准。"因此,数据电文的发出与收到地点应按照上述规定确定。
意思表示的撤回是指在意思表示到达对方之前或与之同时到达时,表意人向其发出通知以否认前一意思表示效力的行为。合同法中,意思表示的撤回包括要约的撤回和承诺的撤回。我国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合同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在承诺到达要约人之前或承诺同时到达要约人。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意思表示的撤回与撤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于意思表示的撤回与撤销是不同的,因此在电子商务中,应根据不同的电子传递方式制定灵活的规定,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
电子邮件作为电子合同形式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电子邮件已成为一种合法的书面形式,具有合同效力。文章还介绍了关于电子邮件合同的要约和承诺的规定,以及电子邮件的唯一性和特点。当事人在使用电子邮件订立合同时,应当遵守法律约定,因IS
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电子合同在当事人签字或盖章且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其打印的纸质文本具有法律效力。电子合同生效需满足行为人具有行为能力、电子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条件。虽然法律对电子合同形式未有明确规定
电子合同的定义和特点。电子合同是通过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在网络条件下订立的协议。其特点包括非面对面操作、数字签名的使用、生效地点的确定以及电子数据的易消失性和易改动性。电子合同可以节省时间并保留传统合同的使用习惯,使用数字签名技术确保法律有效性。
贷款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指出电子合同与纸质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但需要通过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进行签署并确保签署过程的安全可靠。同时,就贷款第三方收款人是否需要签字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出第三方收款人只是负责接收贷款,无需签署贷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