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
广告中常有"为回报消费者厚爱,以优惠成本价销售,每平方米仅售若干元"这样的广告词,看了让人心动。但建筑商的偷工减料,使消费者实际得到的住房与所购买期房往往不一样。另外,室内装修、电话线路、空调动力线、电视接收天线等房屋附属设施都需另外计价,加上一定比例的印花税和契税等规定款项及电话初装加急费、实装煤气材料费等不合理收费,商品房的实际价格就超过了标价。
广告中还常说"售价×元起"。当打电话询问该价格的房子时,接待小姐告诉你这个价格的房子已售罄。果真如此吗?"起价"如何理解?"起价"一般都是销售面积中各方面最差的单位的销售价格。所以,凡是广告中标明"×元起"价的,至少应当有此价位的房子。但大多数开发商这么做仅仅是为了吸引更多人观看广告,实际该价位的房子并不存在,购房者对此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地理位置
房地产广告为了证明物业升值潜力或交通便利,往往附一个房产的地理位置图,并在图中说明"交通便捷,直通繁华市区,乘车仅需若干分钟(或距市中心×公里)",给人的感觉是近在咫尺。事实上,这里的车程要么少报,要么指的是在汽车畅通无阻状况下的直线距离。
三、环境
有些小区号称花园,但绿化面积极小一块,根本无法称之为花园,有些称绿化面积占××%,但实际交付使用时并没有达到该绿化比例。
四、现场实景图片和户型设计漂亮的模型场景,也是房地产广告中常见的部分,并且总是显得很诱人。但是购房者尤其是按揭期房购买者却总在入住时发现,现实与图纸并非一回事。所以要给购房者提个醒,别以为付款之后就万事大吉,一定能住进这童话世界里,因为开发商在长达1-3年甚至更长的开发期间里,少不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各种设计变更,到入住时,漂亮的模型已变了样。
五、投资商、发展商、代理商、物业管理
买房时是与房产代理商打交道,签合同的对象是住房发展商,投资商只是住房的投资者,很多购房者对此往往混淆不清。
房地产销售代理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相应的法规政策还不完善,加上在房产交易中代理商的活动具有短期行为特征(购房人认购房产,签定认购书,代理商的任务即可完成),很容易造成代理商为追求高销售额在广告上夸大其词,购房者不慎上当后,难免要追究责任,甚至打官司。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购房很难清楚找谁论理,应该说,发展商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有的广告作最后把关,解决的过程只涉及购买者和发展商。发展商是项目的最终责任者,消费者一定要清楚最后签合同付款的对象是发展商而非其他部门。
企业与大会组织者之间签订的独家广告赞助合同。合同确认了甲方的独家赞助地位及享有的权益,包括宣传、展位、资料印刷等。同时规定了展示内容和时间,付款方式和期限,以及甲乙双方各自的义务。合同旨在维护展会秩序,保障双方权益,实现公平互惠。
广告主合作平台的法律责任及其相关功能。平台允许广告主与多种联盟会员网站合作,建立有效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提供网站管理、广告内容选配和可靠结算系统等服务。平台根据联盟会员网站内容和用户目标分类吸引更多网站参与,实现广告费用与效果的量化对应,帮助广告
专业广告经营企业应具备的法律条件,包括人员、资金、设备和经营场所、经营机构和管理制度以及专职广告审查人员等方面。企业需配备专业人员,注册资本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设立广告经营部门和制度。同时,办理内资专业广告企业还需提交一系列证明文件,如资格申请表、
网幅广告的法律意义和分类。网幅广告是以GIF等格式建立的图像文件,定位在网页中用于展示广告内容。根据尺寸类型,分为静态、动态和交互式三类广告。静态网幅广告是早期常用形式,缺乏创新;动态网幅广告拥有运动元素,点击率较高;交互式广告形式多样,需要更直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