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事故处置程序以及人员急救措施是什么
时间:2024-01-27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国家制定了环境污染事故处置程序,那么环境污染事故处置程序以及人员急救措施是什么,关于环境污染事故处置程序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环境污染事故处置程序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置程序及人员急救措施
一、组织人员救治病人
在到达现场后,首要任务是组织人员进行病人的救治。
二、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
进一步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 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原因
- 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 波及范围和污染暴露人群的数量和分布
- 当地饮用水源类型及人口分布
- 疾病的分布以及发生后当地的处理情况
三、确定污染种类
根据污染的性质,可以将污染种类分为以下几类:
- 化学性污染:主要由工业排污、冶炼废渣浸泡后排放、突发农药和沉船造成的河水污染等引起,健康危害多为急性化学性中毒。
- 生物性污染:主要由生活排污和医院污水排放引起,健康危害多为急性肠道传染病。
- 化学性和生物性混合污染:同时包括急性中毒和急性传染病等健康危害。
四、进行现场调查工作
现场调查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个案调查:全面了解健康危害特点及相关因素,对病例进行详细调查,尤其对首发病例进行横断面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寻求因果关系。
- 污染源调查:寻找排污染源,根据原料、生产工艺和排污成分寻找可疑污染物,并估算排污量;对事件发生地周围环境进行初步调查。
- 环境监测:根据污染种类进行环境监测,估算污染物的转移和扩散速度。
五、提出调查分析结论和处置方案
根据现场调查、查阅资料和专家意见,提出调查分析结论,包括事件的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途径、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健康危害特点、发病人数、事件的原因、经过、性质及教训等。向现场事件处理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
人员疏散与急救常识
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必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工作。
现场人员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并及时就医。
- 食入:给误食者漱口、饮水、催吐,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环境污染处罚条例规定的立法目的
环境污染处罚条例规定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罚教结合原则、维护合法权益、查处分离、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等方面。条例明确了实施环境行政处罚的程序,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施查处分离,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等要求。同时,条例还规定了不予处
-
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哪些?环境污染的分类是怎样的
环境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分类。空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是主要的污染类型,分别介绍了其常见的污染物和危害。了解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来源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
财产损害与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对财产造成的损害,分为人身损害和环境损害两个方面。人身损害包括健康权利和生命权的侵害以及精神损害。环境损害则表现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受损,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多种损害。因此,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们
-
如何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
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的相关措施。包括建立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以及在建设项目中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防治污染设施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为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保
-
水质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污染环境罪立案标准
-
常见的环保规定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