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罪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于5月1日起生效的一项新罪名。该罪名取消了原有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并将其改为"污染环境罪"。具体而言,该罪名指的是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处置含有放射性废物、传染病病原体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对于此罪名,根据情节的不同,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可同时处罚金;若后果特别严重,则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同时处罚金。
虽然污染环境罪与环境监管失职罪都属于结果犯的范畴,都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进而造成严重后果,且在主观上都具有过失的罪过形式,个别情况下也可能存在故意形态,但主要是间接故意。然而,这两个罪名之间存在以下主要区别: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承担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侵权人承担举证责任。污染者需承担因污染环境造成的侵权责任,并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或减轻责任的情况。若涉及多个污染者或第三人过错,责任大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被侵权人可向相应
中国水污染问题的现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水污染主要分为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两类,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以及各种慢性中毒性疾病。因此,治理水污染,保护水源并净化水源势在必行。
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防治环境污染法律规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8条规定,排放、倾倒或处置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
(二)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三)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