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已达到110万公顷,养殖产量974万吨,占我国水产品总量的23.6%,占海-水总产量的39.4%。其中贝藻养殖产量仍居世界首位。1999年我国贝类养殖总产量已达793万吨,大型藻类养殖产量130多万吨。对虾和海-水鱼类养殖也有所突破。1999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达到17万吨;海-水鱼类养殖产量接近34万吨。
我国海-水养殖业在产量和规模上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缺乏系统研究和沿岸带整体战略意识、养殖种类或类群单一、增养殖技术落后、过度密集养殖区病害肆虐、养殖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等。
我国对虾养殖的大规模发展,无论布局,还是养殖模式,都缺乏养殖生态学理论和生态调控等技术的指导。在潮上带大片兴建虾池,发展对虾单一种类的养殖严重破坏了大片滩涂的生态平衡。
养殖过程中,人工合成饵料的投入,残饵的分解,对虾排泄物的产生等,都使养殖水富含各种营养物质。若按年饲料效率为15%一20%,饲料系数为2计,我国产20万吨对虾,则有如万吨以上的排泄物注入大海。当富含有机与无机营养物质的对虾养殖水大量排放到近岸水域后,造成了这些水域营养物质的增高和溶解氧的降低,引起了该区域的水质污染,导致富营养化。对虾养殖水的大量排放是对虾养殖区邻近海域赤潮大面积发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对虾养殖水大量排放污染近岸水域的同时,也造成了自身污染,危及对虾养殖业本身。Corea等(1998)也认为自身污染是斯里兰卡养虾业的主要威胁。自身污染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导致水质恶化。对虾养殖密度过大,池水恶化,迫使注排水加频,污染的池水排入近海,污染的海-水又重新注入虾池,引起地水污染,形成恶性循环。当这种受污染的海-水抽进虾池后,轻则影响对虾生长,重则引起病害发生。当养殖污水排放导致附近海域赤潮发生时,由于浮游植物的异常爆发性增殖,造成海-水PH值升高,赤潮生物的内毒素和外毒素,以及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后其尸体在分解过程中造成的水质恶化等,都能使赤潮发生区域养殖对象的全军覆没。一旦将赤潮水抽进虾池,其结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感染。连续交换的海-水还是病害传播的媒介。
环境侵权案件中法院如何认定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环境侵权案件的证据收集主体广泛,包括当事人、律师、行政执法机关等。在环境侵权案件中,我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举证责任原则,原告应收集有关开发建设、排污、污染物浓度和数量等证据,被告应收集不产生、未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禁止使用含超标准放射性物质或易溶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中材料使用的相关规定。根据相关规定,禁止使用含超标准放射性物质或易溶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以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在处置工业垃圾和海上试油时,也必须遵守规定,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建筑垃圾的法律处罚规定。单位需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受到罚款等处罚。同时,文章介绍了生活垃圾的四大处理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污染环境侵权案件中污染者的证据责任。根据现行法律和规定,原告需证明污染行为和损害存在,被告需证明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污染者需积极取证,包括现场拍照、调查损害原因,并提供科学结论支持其观点。同时,当事人有附随义务,应及时报告污染者并配合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