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高度危险作业是指从事对周围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工作,如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而环境污染一般是指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排污或散发噪声标准,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高度危险作业强调的是对周围环境的危险性,而环境污染强调的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例如,商务部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规定了熏蒸粮仓的安全要求,要求粮仓必须严格密闭,防止毒气外漏,并保留一定的安全距离。在这种情况下,从事熏蒸作业的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中,加害人应当举证证明其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而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加害人应当举证证明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对于构成侵权行为的四要件,由于两种侵权类型都适用无过错的归责原则,故受害人都无须对加害人具有过错负举证责任。但受害人需要证明存在有侵权行为和有损害后果。不同之处在于,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还需要证明损害后果与加害人的侵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在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需要承担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然而,由于医学和科学有时不能完全揭示侵害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受害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是一种盖然性的证明,以保证公平性。在受害人证明因果关系的盖然性后,举证责任将转移到加害人身上,由加害人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在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完全分配给了加害人,受害人根本无须就因果关系作任何证明。
高度危险作业与环境污染的区别。高度危险作业涉及对周围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工作,如高空、高压等;而环境污染则是超过法定标准的排污或噪声等对环境的污染。前者强调危险性,后者强调影响。两者在举证责任分配上也有不同,受害人对于高度危险作业需要证明损害与加害行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多种特定情形下的适用范围。在侵权诉讼中的建筑物倒塌、医疗纠纷、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不合格等情形,以及难以收集证据和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中适用。同时,该原则在对方妨害举证的诉讼中也适用。然而,在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和饲
施工爆破成他人损害的,由所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
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是指产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因制造、销售的产品造成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害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侵权行为是因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而引起的